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编辑:陈彦彬、龙辉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亚父、项王、项伯、张良、沛公 D.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25.图6与我国古代早期某一政治制度有关联。下列关于该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6
①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②以嫡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 ③以礼乐制度为维系工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6.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某法律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
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下列有关该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障了人人平等 B.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27.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然而在短暂
的法庭自辩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激怒了陪审团,陪审团的第二轮投票最终以360票对140票判处其死刑。而第一轮判他无罪的陪审员竟有80人转而判他死刑。这一事件说明了
①雅典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 ②当时雅典的人文主义还只是涓涓细流 ③雅典大众式的司法无法维护真正的民主 ④雅典的公民胜利了,但雅典的法律失败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
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9.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②“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③“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④“屈服于奴役之外,我们再也没有别的退路!??镣铐的叮当声已经响彻波士顿的郊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30.2011年春晚的“对联征集”出了一个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恩》《荷塘月色》”。
你认为下列叙述可能与《静夜思》作者相符的场景是
A.独酌之后欣赏《洛神赋图》摹本 B.参加殿试,受到武则天的亲自接见 C.收到汪伦送的一套青花瓷酒具 D.自白帝乘舟回江陵时付给船家“交子” 31.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
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32.以下是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对各国国情的描述,其中与史实有明显出入的是
A.“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B.“日耳曼邦内分十余邦,不相统属,??信奉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尤甚” C.“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D.“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稣基督之邦,但其教多务异迹奇行,而少有别” 3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
??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34.“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下列与这一美术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是
A B C D
图7
3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由于高度的文化优越感,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
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而后更逐渐发展为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图8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固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图13
材料三
图14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实施的主要原因。(1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11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占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集、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汝等群臣须体察朕意!
——明治四年七月十四日《废藩置县诏书》
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出“以《论语》经商”、“把算盘的基础置于《论语》之上”,即所谓“《论语》算盘说”。
对此,有人以“君子言义不言利”来加以质疑。涩泽荣一则引用《论语·里仁》来回应: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涩泽荣一说:“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那么,经营中的“仁义”到底是什么呢?涩泽荣一认为首先要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论语与算盘:人生·道德·财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者设县的相同历史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涩泽荣一提倡的“《论语》加算盘”。分析其观点对
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11分)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不佳。谚日:‘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谚曰:‘耕而不耢(1a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材料二 “采捃(jun)经传,爰(yulin)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汜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展,禾忌丙,黍忌丑。秫(高粱)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史记》日:“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屈从之。谚日:“以时及泽(泽:指墒情),为上策”也。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农业耕作需要注意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贾思勰成为杰出农学家的原因。(9分)
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答案 24 A 25 C 26 B 27 B 28 B 29 C 30 A 31 D 32 C 33 B 34 B 35 C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资料来源:www.zxls 40.(37分)
(1)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全;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
额高。(6分)
原因: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跨国公司的全球
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4分)
②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
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得4分)
③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
想的发展。(4分)
(2)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
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答出4点即得8分)
(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答出1点2分,两点3
分)
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
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8分,任答4点即可)
m,中资料来源:www.zxls.com,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资料来源:www.zxls.com,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3、44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资料来源:www.zxls.com历史教学园地资料来源:www.zxls.com,中学历史园地此处略去ZXLS
43.(15分)
(1)共同作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日后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本国此后的地方政治的基
础。(4分)
(2)评价: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1分)
他主张义利并重,既要发展经济以富民,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4分 只答出义利并重给2分,阐述完整得4分。)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发展都要兼顾经济利益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分) 影响:使日本大力发展实业,走上近代化道路;缓和了阶级矛盾,逐渐摆脱了民族危
机;成为亚洲强国。(4分 答出两点即可)
此处略去ZXLS 44.(15分)
(1)耕作田地必须根据土壤的墒情、时令及时耕作,而且还要做到精耕细作。(6分)
资料来源:www.zxls.com,中学历史教地
(2)贾思勰征引前人典籍,而不拘泥于前人见解,勇于创新;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注意向群众学习;注重实践。(答出三点即得9分)
资料来源:www.zxls.com
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历史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