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新版)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求和而不同。

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和”所具有的和谐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尚书·舜典》记载,帝舜命其乐官通过诗歌、音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我国古人已了解音乐促进和谐的作用,体现了早期智者对宇宙和谐的向往。我国古人反复以声乐之和比喻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从而成为一种普遍追求。如《左传》中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可见,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的模型,对“和”的追求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对儒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表明,人类的和谐在根本上来源于天地的和谐,即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和谐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宇宙论根源。

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同样源远流长。《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协和万邦”便成为中华世界观的典范。类似的说法还有“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天官冢宰》)。孔子把“和”作为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提出“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理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汉代以后被表达为“天人合一”,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主张把天和人割裂开来。天人合一思想不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人对立,而主张天、人协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应顺从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注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致力于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主张人主动配合天地的生生变化,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与发展。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占有别人。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出

现过那样的宗教战争。可以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文化根源都不在东方。总体来讲,同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摘编自《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形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意义在中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

B.《礼记?乐记》认为音乐的和谐来源于天与地的和谐,而人类的和谐从根本上也来源于天地的和谐。

C.自从孔子把“和”作为同外界交往的原则后,中华文明一直把构建和平共处的世界作为理想。

D.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有利于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观念和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了中华文化、中华价值观与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的不同,提出了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引经据典,逐层分析,阐明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对“和谐”的重视与追求。

C.文中大量引用古代文献,批判了西方的冲突意识,强调了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 D.作者提到西方的宗教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旨在突出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乐”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多有记载,备受推崇,与古人欲以之促进和谐的思想不无关系。

B.“协和万邦”是中华世界观的典范,因而《尚书?尧典》等多家著作对此阐释颇多。 C.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与天不能对立,人应该顺从自然规律,使其行为与自然相协。 D.中国没有出现过西方那样的宗教战争,与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枪声响了

墨村

吃饭前喝一杯浓茶,是杀猪匠杨树叶多年的习惯。双日乡街逢集,在村前通往乡街的马路边,杨树叶都要摆上猪肉架子,日子过的煞是滋润。这时候正喝茶的杨树叶隐约听到一阵女人哭声,便端起茶杯出门探究竟,却看见他们家的那只白母鸡,从东墙头上一头栽下来,身子紧贴地面,急速地转圈,一眨眼,两腿一蹬,躺着不动了。杨树叶惊得一下子弹起老高,手中的茶杯“叭”一声掉地上,碎了。

杨树叶顾不上寻哭声,急急地拨拉躺在地上的鸡,母鸡身子完好无损,可两条腿却直成一双筷子,死了。杨树叶双手搭住墙头,一纵身,上半身便趴在了墙头上。邻居麦

1

芽站在他们家的柴垛旁,正没事人儿似地望着他。

杨树叶劈头就问:“你咋打死了我的鸡,我的鸡又没犯法。”麦芽说:“我站着没动,我没打死你的鸡。”杨树叶急赤白脸:“那我的鸡活的好好的,咋从墙头上掉下来,就死了?”麦芽说:“墙那么高,人摔下去,说不定也会死。”杨树叶骂道:“你放屁!我知道这只鸡老在你们家柴垛上刨食吃,你把我的鸡打死了。”麦芽一脸无辜:“真是冤枉,好好的,我打你鸡干啥?”

杨树叶从墙头上出溜下来,吆喝女人烧开水烫鸡拔毛。杨树叶说,活的好好的,咋就死了呢?开了膛破了肚,我倒要看看你有啥想不开?杨树叶还在嘀咕着,墙头上却冒出了麦芽的半个脑壳:“你把鸡卖给我吧,十块钱。”

一只死鸡,又不是啥珍禽,能值十块钱?杨树叶怀疑麦芽脑子进了水。“十,十五,你卖给我吧。”麦芽说。

杨树叶糊涂了。 麦芽一脸祈求:“不行,二十块卖给我吧。”

一向扣屁股嘬指头的麦芽,今儿咋舍得拿二十块买只死鸡?杨树叶说:“能的你,不卖!”麦芽一脸失望,脑壳一晃,不见了。

女人端来了一盆开水。杨树叶把死鸡浸在水里手忙脚乱地拔鸡毛。蒸汽缭绕,升起一股一股刺鼻的鸡屎味。麦芽风一样跑来了,手里攥着三张钱:“别拔了,这是三十块,你把鸡卖给我。”杨树叶说:“鸡瘦的没有一点肉,咋非要买呢?”麦芽一脸巴结:“我,我喜欢瘦鸡,肉香,有嚼头。三十五,你就卖给我吧。”杨树叶一脸坏笑:“哦,忘记你喜欢瘦的了,你老婆就象这瘦鸡。”话说半截却突然正色道,“不卖,给五十也不卖!”

麦芽吓得一哆嗦,双腿一夹扭身就跑。

杨树叶拔着鸡毛,死鸡很快象一个被扒光了衣服的女人,赤条条裸露。杨树叶撩起一只翅膀,就像撩起女人粉嫩的胳膊。咦!杨树叶的眼再一次直了,他发现死鸡的翅膀下有一个不起眼的血洞。杨树叶顺手掂过杀猪的剔骨刀,用刀尖一路探下去,划拉出黄豆般大小的一粒铅弹。“我日你妈麦芽,真是你打死了我的鸡!买买买买,你买个球啊!”墨村人都知道麦芽有一把没上交的气枪,总是偷偷摸摸躲在庄稼稞里打兔子。

杨树叶一手握刀,一手攥着铅弹,撞开了麦芽家的院门:“麦芽,你用气枪打死了我的鸡,你得赔我!”

麦芽的女人急哭了:“没事找事,你练的啥准头哟!” 麦芽喝住了女人。 麦芽说:“你有啥证据?” 杨树叶说:“你看看,这不是你气枪子弹是个啥?” 麦芽抢过铅弹,一口吞了:“在哪儿?我咋没见呢?” 杨树叶脸白了:“你鳖孙真不是人,你把铅弹吃了!我抠也要抠出来了!”

撕扯中,麦芽突然唉哟一声,捂住了右胳膊,血从指缝里渗出来,淌了一地。 杨树叶傻眼了,他忘记自己手中还握着剔骨刀。麦芽疼歪了嘴脸:“我的胳膊废了,我成了废人了!你得赔我一大笔钱,还得养活我一家老小!”

杨树叶的头一下子大了:“我,我不是故意的。”

麦芽女人一见男人瘫在一摊血水里,哗啦,从一堆乱柴中翻出一把气枪,咔嚓一掰,

再顺手一磕,瞄准杨树叶,嘴里骂道:“我打死你个狗日的!”

杨树叶说:“德性,有种你开枪!”

呲牙咧嘴的麦芽,顺手抄起地上的一节柴棍,朝女人砸去:“傻x,别,别,我要让他赔,让他再也杀不成猪,吃不成肉,让他成为穷光蛋!”

柴棍不偏不倚,正砸在枪托上。 “叭!” 气枪响了。

两个人眼睁睁看着一颗铅弹,噗,直直射进了杨树叶的脑壳。

杨树叶吃惊地捂着脑壳,倒地的同时,乐了,麦芽,想让我成穷光蛋?没,没门!这,这一下,真正的穷,穷光蛋,是,是,你,了!

(节选自《红豆》,2015年5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杨树叶“日子过的煞是滋润”,其意图主要是为了交代某些乡村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提高的现实,还为后文写邻里之间为着一只鸡闹出人命的故事作铺垫。

B.麦芽非要买杀猪匠家“没有一点肉”“死瘦的”的鸡,把出价由“十块钱”增加到“三十五块钱”,是因为麦芽真心喜欢“肉香”“有嚼头”的瘦鸡。 C.麦芽的女人急哭了:“没事找事,你练的啥准头哟”,麦芽女人因怨而急哭的这一表现,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其实背后传达的却是害怕邻居杀猪匠。 D.“气枪响了”,“两个人眼睁睁看着一颗铅弹,噗,直直射进了杨树叶的脑壳”,小说的结尾部分极富画面感,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且巧妙。 5.小说中的麦芽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写的只是农村邻里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用“枪声响了”这个标题,这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

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2

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B.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C.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D.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丈夫,在古代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下文“加通直散骑常侍”中的“加”与之用法

相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封”、“起”、“辟”等。

D.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4分)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落梅 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诗歌起首两句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伤的基调。B.“可堪平砌更堆墙”一句与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意近,都写出了落梅之多。

C.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当作“迁客”和“骚人”来写,颇具新意。 D.“乱点莓苔”写出了曾经高洁的梅花如今却与莓苔为伍,表现出诗人的讥讽之意。E.“偶粘衣袖久犹香”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梅花的香气经久不灭,令人感慨。 12. 这首咏梅诗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诗人却因此“一再被黜,坐废十年”,请结合诗

尾联谈谈原因。(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士为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忽而上天、忽而入地的

3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求和而不同。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1r0x1m0am06i7k4fff923x6i11fyp00rs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