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史话——读《史记》有感
夜不能寐,轻捻灯花,柔倾香茗。捧一卷纸黄,阅人间史话,品千古史情。——题记一北望矣山如铁,南写诗词几篇,东扬孤帆一叶,西起狼烟。谁在人间打马走过,且看华夏留平几度,今宵酒醒又在何处?风流无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翻阅沉甸甸的历史,蓦然看见,一抹鲜艳,带着成熟稳重,披荆斩棘,正向我走来。初读《史记》,读出一个顶天立地坚强的男子汉。或许一开始他就不该走出历史的帷幕,顶撞君王,但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他为时代而不平,为社会悲痛!这是司马迁之所以不仅成功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成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家的原因所在。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司马迁不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作长歌当哭吗?晚清的刘鄂在《老残游记自叙》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史公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泣,八大山人以画哭泣,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于是,在报任安书中,我看到一个无奈而又理智的司马迁,一个身心俱残而又顶天立地的司马迁。司马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将悲痛而屈辱的灵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于是,绝代文章横空而出。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坚强的身躯,化作天边耀眼的彩虹,霎得,红遍了整个天空。二皇城不夜,灯火几重天。才子佳人,评书来写。盛势不再,不过一瞬间。巷陌中寻,王谢堂前燕。一将功成,身后万骨枯。败者为寇,史官笔下误。千秋功业,掺几分世故。金銮殿前,江山一舞。品味全书,我心中只有一个人可谓为英雄——项羽。是的,就是那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鲁迅先生曾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但我想项羽是个例外,遭汉军重围,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乌江亭长敬他为豪杰请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然“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成王败寇,战争俨然成为解救之法,英雄与枭雄无数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败便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成功。然而英雄无所谓清贫抑或富贵,不为名利所趋,所欲追寻的不过“正义”二字,为的只是黎民百姓与江山社稷安危。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战争亦有和平,事物总有两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三荒冢又堆新坟,沙场忠骨埋血。王城姓氏改写,又添史书几页。是谁信手折叶,来将江山指点。一曲大漠长烟,惊起霜天断雁。笑看红尘世界,黄梁一梦间。崖山之前,江山一夜。一曲《史记》,诉尽千年民族之魂。读《史记》,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读书,读史,读人,亦是解读一种精神,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厉,保为护赵氏孤儿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义士公孙杵臼、程婴,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他们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姬昌父子起兵反商,为的是因炮烙之刑无辜惨死的冤魂,为的是不让比干一颗赤胆忠心付诸东流,为的是维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不过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人生一世应该不失时机地艰苦奋斗,从而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扬名声、显父母,使自己列于君子之列;其次,人在困难面前应该百折不挠,在灾难与逆境中要忍辱奋发,而困难与逆境恰好是激发人前进、鞭策人夺取最后胜利的绝好动力。在为这些传奇人物坎坷命运唏嘘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激励和鼓舞,为他们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韧,为他们为了追求大义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概与品格。虽然这些英雄人物与我们相隔着时间与空间,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热血与激情,是忠诚与信义!四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可我从不曾怀疑这个缤纷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载,却终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了灭国之仇;孙膑膑足,撰述了《孙膑兵法》;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遥望古老中国的风雨,那些人,那些事,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曾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但他们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们将化为炎黄子孙心中亘古的历史。一切皆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在历史的长河留下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一种荣耀。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史记》那乱世不灭的光华。那是历经磨难才重生的凤凰;那是千锤百炼的坚强;那是灵魂冲击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书,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