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选项解释为“坐立不安”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赐陆贾价值千金财物,因而成功受封为南越王”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赐财物与受封没有因果关系,文章第二段说的是“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意思是“又赏赐陆贾一袋珠宝,价值千金。陆贾最后拜赵佗为南越王”,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因果关系。故选A。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句首添加主语“天子”;“遣”,派遣;“剖符”,剖符为信,“通使”,互通使臣;“宜”,应该;“郊”,名词作状语,到郊外;“北面”即“面北”,面向北方。(2)中,“足”,值得;“与”后省略介词宾语,“语”,谈论;“至”,到;“生”,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闻”,听到;“所不闻”,所字结构,名词性,“未曾听过的事情”。(3)中,“和调”,配合默契;“则”,那么;“务”,必定;“附”,归附;“虽”,即使;“变”,意外的事情发生;“分”,分散。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明确筛选的依据,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陆贾是如何成功游说尉佗的”,然后要到文中圈出陆贾游说尉佗的句子,理解其意思,最后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第二段,如“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这说明尉佗出身中原,现在自立为王,由忘本之嫌,且会祸害自身;如“且夫秦失其政,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这说明天下属刘,是天下以及人心所向,要求尉佗能够认清形势,不要逆天而行;如“天子闻君王王南越,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这说明天子对其重视,用君恩打动尉佗;如“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这是说尉佗不讲礼仪,不尊奉天子。明确了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可以围绕“情”“义”“理”“形势”等方面进行概括。
第 6 页 共 24 页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赠蜀府将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 概括第一首诗诗人“倍惆怅”的原因。
10. 温诗“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 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蜀将一心报国,却被冷落;他人得封,蜀将却有功无赏。
10. 温诗表达的是诗人为蜀将战功赫赫却不得封赏而滞居下位的惋惜和同情,对朝廷忽视功
第 7 页 共 24 页
臣的不满。辛词表达的是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概括第一首诗诗人‘倍惆怅’的原因”,然后找到“倍惆怅”所在的位置,理解其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为何而“倍惆怅”。从诗中来看,诗歌尾联说“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由此可知,考生应结合全篇来分析“倍惆怅”的原因。从首联来看,“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这是说自己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而这十年中世事变迁,“十年”暗露时光流逝之感,而“万事”则表明经历沧桑,这是“倍惆怅”的原因之一;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是说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用“频着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但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转折关系,著一“滞”字,突出了蜀将的有功无赏,这表明蜀将一心报国,却备受冷落,这是“倍惆怅”的原因之二;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是写蜀将的文采武功,前一句形容蜀将箭法如神,后一句表现蜀将文采风流,但这样的蜀将却是有功而无赏,尾联“灌婴韩信尽封侯”更是流露“倍惆怅”之意,他人才能功绩不及蜀将者均得封赏,独君犹自留滞不迁也,这是“倍惆怅”原因之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温诗‘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分别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两篇作品的标题、作者、注释、内容等来分析设题句子的情感。温庭筠颔联说“功名犹自滞吴钩”,从诗中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至今功名不就还在下位滞留”,而结合前一句“志气已曾明汉节”和注释“公元82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可知,蜀将本就建立了功劳,本就一片报国之志,而现如今却依旧沉居下僚,字里行间充满对蜀将的同情和惋惜,而对于造成这一现状的朝廷则充满不满。再看辛弃疾的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思是“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此处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出来;“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
第 8 页 共 24 页
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由此可知,辛弃疾在此表达了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的苦闷和压抑。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贬谪江州的白乐天碰到了转徙于江湖间的琵琶女,推心的交谈,相同的遭遇,让他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6)在自然面前人的生命短暂个体在天地间渺小到微不足道,只是沧海一粟,“沧海一粟”这个成语就源于苏东坡的《赤壁赋》中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惟草木之零落兮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术业有专攻 (5). 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 寄蜉蝣于天地 (8).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惟、零、萧萧、术业、涯、沦、蜉蝣、渺、沧海、粟。
第 9 页 共 24 页
五、现代文阅读(39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士兵之家① 海明威
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教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有一张照片照的就是他和团骑的弟兄们,大家都戴着一模一样的高领。他在1917年入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直到1919年夏天第二师从莱茵河撤回来才回到美国。
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另一名军士同两个德国姑娘在莱茵河畔照的。克莱勃斯和那个军士穿的军服都绷在身上显得太紧。德国姑娘长得也不漂亮。莱茵河在照片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克莱勃斯回到俄克拉何马家乡小镇的时候,向凯旋英雄致敬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他回得实在太晚,他的家乡对于有关战争暴行的故事听到得太多了,真实的情况反而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克莱勃斯发现,要人家肯听,他就得撒谎,因为撒了谎,战争中他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件事,现在都使他感到厌烦。他明白自己一直处于病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中。这样,他就丧失了一切。
这时正当晚夏,他每天起得很晚,起床后步行到市区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吃中饭,在前廊看书直到他感到腻烦为止,然后步行穿过市区,到阴凉的弹子房去,消磨一天中最热的几小时。他喜欢打弹子。
晚上,他练练单簧管,去市区散散步,看看书,然后上床睡觉。他在他的两个妹妹心目中仍然是个英雄。他妈妈甚至会把早饭端到床上给他吃,要是他想这样的话。他在床上时妈妈常到他房里来,要他把打仗的情况讲给她听。不过她的注意力总不集中。他父亲则什么意见都不表示。
镇上什么都没有变,只是姑娘们都长大了。不过她们生活的天地挺复杂,既有已经确定的各种联合,又存在着变化不定的敌意,这使克莱勃斯觉得他缺乏精力和勇气闯进她们的天地里去。不过他喜欢看她们。漂亮的姑娘真不少。大多数都剪短头发。他离开家的时候,只有小姑娘或者赶时髦的姑娘才留那样的短发。她们都穿着毛衣和荷兰式圆领衬衫。这是种流行式样。他喜欢站在前廊看着她们在街对面走过。他喜欢看她们在树荫下走路的身影。他喜欢她们露在毛衣外的荷兰式圆领。他喜欢她们穿的丝袜和平底皮鞋。他喜欢她们蓬松的短发和她们走路的样子。
他其实并不需要这些姑娘本身。她们太复杂了。他所要的是另外一种什么东西。他模模
第 10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