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以划分
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故选C。
34、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婴儿吸奶B、鸭子游水C、学生每天做广播操D、猴子骑自行车【答案】D
【解析】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D
项中猴子骑自行车属于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
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A、B两项中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项中学生每天做广播
体操是对已学会了的动作的重复,不存在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因此不属于学习行为。故选D。35、师德规范的核心的内容是()。A、爱岗敬业、终身学习、为人师表B、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C、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故选C。
36、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归属感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D
【解析】人类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认
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
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这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题干中“潜能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实现”均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故选D。
37、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的行为原理。A、正强化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答案】D
【解析】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呈
现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取消性惩罚指的是当
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希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很少迟到”说明行为出现频
率减少,属于惩罚,“取消一次春游特权”,说明是取消性惩罚。故选D。
38、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存在这样一种教学现象:一间教室、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一名教师分别用不
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答案】D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
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故选D。
3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出自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说B、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C、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D、出自于古代教育家孟子的学说【答案】C
【解析】这句话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古代教育家荀子的观点,认为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故选C。
40、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A、弗洛伊德B、费斯汀格C、桑戴克D、韦纳【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故选B。
2020年秦皇岛市海港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