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提升系列
九、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综合分析题型突破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6页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比较 项目 变异的 本质 发生 时间 适用 范围 产生 结果 鉴定 方法 基因突变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主要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所有生物 基因重组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遗传 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 未产生新基因,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光学显微镜下可检出 产生新的基因 光学显微镜下均无法检出 2.“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3.关注可遗传变异的3个“唯一”
1.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的观察来识别。图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易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易位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交叉互换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易位
解析:图a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三体;图b增加了4号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图c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图d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易位。 答案:C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DNA中某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增加了1条,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很大影响 C.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人工诱导产生所需的多倍体,说明变异是定向的 解析:DNA中某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化,且一般会对个体造成较大影响,B正确;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一般只会增加基因的数目,不会增加基因的种类,C错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属于多倍体育种,变异都是不定向的,D错误。 答案:B
3.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
Ⅰ.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杂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 Ⅱ.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2)Y的基因型为________,X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杂交,
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1所示,少数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十字形”图像(注:图中每条染色体只表示了一条染色单体)。
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期,图2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1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图2所示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解析:(1)在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为避免外来花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套袋。(2)由Y的F1自交子代的性状比例为9∶7可推得F1基因型为MmNn,又因为Y×MMNN→F1均为黄色,可推知Y的基因型为mmnn;X的F1测交子代黄色∶绿色=3∶5,可知X的基因型为Mmnn或mmNn。(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为MMnn、mmNN、mmnn,共3种;Y的F1的基因型为MmNn,与mmnn的个体杂交,则黄色∶绿色=MmNn∶(Mmnn+mmNn+mmnn)=1∶3。
(4)①图1细胞处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图2细胞中臂长的一条染色体与臂短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图1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EF与AbeF或AbEF与ABeF;不考虑交叉互换,且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则图2细胞所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ABEF和AbeF这2种。 答案:(1)去雄、套袋 (2)mmnn Mmnn或mmNn (3)3
黄∶绿=1∶3 (4)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②ABeF、ABEF、AbeF、AbE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