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写作心得和方法:浅议小说写作
我对小说的理解也很肤浅,只能结合自己创作谈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很不成熟,甚至有可能偏差,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是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希望我们在这里互相学习,互相共勉,共同进步。 有文友希望我谈谈小小说,我个人觉得,从小小说的角度去研习小说创作,或单纯解读小小说创作,不太好讲。因为从事小小说创作和小小说编辑很多年,对小小说现状有个大体的了解。从文学创作的思路上讲,我对小小说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看好,先大致有个介绍。
网上有专门论述小小说创作的文章,讲如何开头,如何收尾,可以找来看看。学习之初,一定要多看多学多想,创作时,则需有意避开那些教科书式的写法,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是重复就是模仿。小小说速成,容易混脸熟,可以快速融入圈子,有不断的小满足,因为越短越难写好,所以不大容易出成就。
小小说大量产生的原因是网络时代,阅读变成了碎片化时间阅读,小小说为适合这种国民阅读新习惯而产生。它不是新的文体,它和后来的闪小说一直存在于现当代文学之中,以短、新、奇、精为特点。也可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世说新语》、《笑林广记》、《搜神记》、《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甚至《史记》中都有其影子。它们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
第 1 页 共 18 页
多渠道传播的特色。
小小说首先是小说,1800字以下的小说,它具备小说特质,适应时代特色。当下很多小小说剥离了小说的部分本质,但还是叫小说。关于小说的本质很多教科书中都有。说一件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简单的办法是比较,比如小说和散文及故事的比较。这种小说故事混搭的现象,在小小说圈子内如今已经约定俗成,没法解构或拆分,势成洪流,惯性使然,如今的小小说只好或者就该是这样子。
这些年继小小说之后又兴起了闪小说,字数限定在600字内,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形式,也就是小小说的微缩版,骨子里仍然应该是小说,(闪小说不是段子,不是所有的段子都是闪小说。)它和小小说一样,依然是市场文学的产物,这不妨碍它成为小说家族的一种样式。
我觉得,不管是小小说还是闪小说,都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微型,指篇幅超短;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巧妙,指构思精巧;精粹,指言简义丰。)汪曾祺说:小小说只能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但要让人想象出生活的全盘。写小小说要留出大量空白。能不说的,尽量删去。
老舍先生也倡导过小小说创作,他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作品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写的多不易字字玑珠,写的少易于精益求精。写这种小说,作者需要极其深入地了解问题和人物,并能够及其概括地叙述事实,用三言两语刻画出人物。这是很高的本领,作
第 2 页 共 18 页
者学会这个本领将终生享受不尽。
小小说和闪小说的悲剧是数量太多,铺天盖地,成为互联网文学的霾。小小说的初学者甚至老作者都在精心研究抖包袱,闪小说作者的认识大都从闪入闪,以闪定位,偏离了小说的艺术本质。这样往往作品偏重新奇,在艺术结构上,在逻辑和哲理上漂浮不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固定思维一旦形成,就注定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很难走远。
我这里想说的是小说写作,也同样是小小说和闪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小说写作。
一、先谈小说写作的路子
在这里用路子,是个很傻的词,其实也可以说套路,网上流行有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话,其实这句话就有小说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小说写作需要经历几个过程,大致是:爱小说、读小说、懂小说、写小说。 1.爱小说
就是从骨子里喜欢小说,就觉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适合自己阅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闲下来就想,睡觉做梦也想,十几年如一日地喜欢,离了它就没劲,有了它就兴奋。也可以说,小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管做什么,无论是打球、钓鱼、摄影,死心塌地的喜欢是最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做好。
爱小说不是简单的爱,要对小说写作心存敬意,甚至顶礼膜拜。
第 3 页 共 18 页
在中国,唯有写作这个行业没有传承,没有纯粹的师从,没有清晰的谱系,但我们的文脉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为小说而生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历了多少转身,跨越了多少沟壑,最终他依然会回归到小说中来,一生不离不弃。 只要不是叶公好龙,只要是发自内心,只要是不以此为手段实现某种目的,只要是在其中能深切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有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的想法,这样就成了,欢迎来到小说世界。 2.读小说
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只要爱小说就自然会大量阅读小说。爱小说的人其实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享受阅读小说的过程,一种是为创作小说做准备。我们是第二种。
第一种阅读,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他们就是喜欢小说,喜欢通过阅读获取人生经验,获取领悟和觉悟,获取超脱现实、甚至击溃现实的快感。
第二种阅读,是写作者走向专业写作的通道,我们在保留第一种阅读经验的同时,需要做更多的事,必须进行有效阅读。 完全实现有效阅读,阅读就成了一个训练的过程。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更好地学习视频编辑,手工剪辑了一部BBC纪录片和《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是把几千个镜头都分割开,体验它们剪辑拼接之前和之后的效果,进而去体会拍摄前从无到有的过程,完成脚本构思、技术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训练。
小说也是这样,小说的段落比较直观,更容易分割,我们可以找
第 4 页 共 18 页
一篇好作品,细心体会段落之间的衔接、次序,这样整篇的布局思路也同时清晰了。同样,我们还可以对一个自然段进行分割,体会每句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段落、句子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这样去判定:某一段或某一句,如果去掉对整篇没有影响,那它就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反之,它就是重要的、必须的。
越是好作品,多余的段落和句子就越少,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鲜明的标准。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的作品啰嗦,有的作品干净利落,原因基本在这里。懂得这些,我们写的时候,就知道去主动规避。 有效阅读必须要做读书笔记,否则你的阅读就会变成第一种阅读甚至无效阅读。阅读带来的感悟要及时记写下来,因为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感悟大都是灵光一现,最容易消逝,不记下来,就白读了,做了无用功。
文学阅读始终是我的短板,所以有深切的感慨感叹,文学阅读决定我们起点的高下,是生命与文字融合的枢纽所在,做到有效阅读,汲取前人足够的养分,才能孕育出好作品,大作品。 3.懂小说
所谓懂小说,不是指要懂得小说的基本的语言、细节、结构等基本技法,而是指要懂得小说产生的由来(前世今生)、脉象(功力的深厚)、疗效(推动力和创造力),由此很快判断出小说的优劣、价值和地位。 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余秀华的一些诗,诗人铁骨(奔腾的诗群中大家叫他铁队)表示不屑,说你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你现在正停留
第 5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