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新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1 / 8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重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
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猜想与假设: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 / 8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3.设计实验: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参照课本P97图5.3-1)。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课本图5.3-2所示。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测出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入表格。
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 8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填入表格。
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请学生代表讲解找到清晰完整像的方法:①物体、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光屏所在位置就是像所在位置。
学生总结:光屏上可以找到倒立、缩小实像和倒立、放大实像。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1)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2)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4)
当u=f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表格
物距 成像性质 倒立、缩小 4 / 8
像距 2f>v>f
应用 照相机 u>2f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的实像 u=2f 2f>u>f 倒立、等 大的实像 倒立、放 大的实像 不成像 正立、放 大的虚像 v=2f v>2f 与物同侧 投影仪、 幻灯机 放大镜 u=f u<f 5.分析与论证: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1)像的虚实;(2)像的大小;(3)像的正倒。
问题思考: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成实像时,物像在透镜的什么位置?虚像呢?
(4)像的放大与缩小的条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5)像的大小变化: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距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当物体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6)实像和虚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