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

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4、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

5、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6、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和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7、供给曲线:假定影响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可记为Qs=f(p),供给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可以分为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8、供给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供给取现代位移。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发生的变动。

三.需求分析

需求弹性: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公式为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Q/△P)(P/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分别为:

点价格弹性:εp=(dQ/dP)(P/Q) ?

弧价格弹性:Ep=[(Q2-Q1)/(P2-P1)]?[(P1+P2)/(Q1+Q2)] 2、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四种: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垂直直线,如自来水、电、液化气等,P↑,Q基本不变);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水平的直线,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同类产品,P↑,Q→0);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双曲线,Q随P同比变化,但销售收入不变);中点为单元弹性需求,中点以上的部分为弹性需求,以下为非弹性需求(倾斜的直线)。

3、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弹性需求 单元弹性需求 非弹性需求 |εp|>1 |εp|=1 |εp|<1 P↑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不变 销售收入↑ P↓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不变 销售收入↓ 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TR)、边际收入(MR)和平均收入(AR)间的关系。 (1)弹性需求时,降价能使销售收入增加;非弹性需求时,降价则会使销售收入减少,故销售收入一定在单元弹性时为最大。销售收入曲线形状为一条抛物线。 (2)边际收入(MR):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边际收入在需求量为零时最大,在弹性需求时为正值,在单元弹性时为零,在非弹性需求时为负值。

(3)平均收入(AR):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P,平均收入曲线即企业的需求曲线。 三者关系:MR=P?(1-1/|εp|)

|εp|=∞时,MR=P; |εp|为其他值时,MR1时,MR>0; |εp|=1时,MR=0; |εp|<1时,MP<0。 5、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εp|前者小,后者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εp|就越大。即替代某商品的难易程度决定此商品|εp|的大小。

(3)购卖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εp|大,比重小的|εp|小)。

(4)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的大小(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εp|就大,从短期看,|εp|就小)。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收入变动%=(△Q/△I)(I /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分别为:

点弹性:εI=(dQ/d I)?(I /Q)

弧弹性:EI=[(Q2-Q1)/( I 2-I 1)]?[(I 1+ I 2)/(Q1+Q2)] 计算出来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为需求量Q和消费者收入I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εI<0产品称低档货,εI >0的产品称正常货,εI >1的产品称高档货。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大。 三、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另一种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交叉弹性=Y产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Q/△I)(I/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 点弹性:εI=(dQy/d Px)?(Px/Qy)

弧弹性:EI=[(Qy2-Qy1)/( PX2-PX1)]?[(PX2+PX1)/ (Qy2+Qy1)] (1)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一致。两种相关物品是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对消费者具有相似的效用,任何一种产品均可代替另一种使用)。(2)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两种相关物品是互补品。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3)交叉弹性为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两种物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四.生产决策分析

一、生产函数:反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说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各种投入要素的一定组合,最大可能生产多少量,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一般表达式为Q=f(x,y,……),Q代表产量,x,y,……代表诸投入要素。生产函数可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

的投入量是可变的,但有的是固定的。 二、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即这种使用量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就属于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1、总产量Q、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Q:是指一定数量的某投入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产量(=Q/L),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MP:是指在一定数量劳动力的条件下,增加一名工人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Q/△L),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MP>AP时,AP↑;MP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注意两点: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为其前提。

3、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A(A点为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因总产量Q呈上升趋势,故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呈下降趋势;又因平均产量AP呈上升趋势,故单位产品中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OB之间(B点为边际产量曲线与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交点):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呈下降趋势,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呈上升趋势,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使得此时的成本在经济上最合理。

第三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大于OB: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及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均呈上升趋势。

4、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边际产量收入(MR):是指增投1个单位的可变投入要素所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如果市场价格是不变的,它就等于边际产量MP乘以产品的价格P。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使用量的一般结论:假定MR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当MRP=P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优。

三、规模对收益的关系

规模收益:探讨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1、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更大的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同样的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更小的比例增加。

2、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当生产规模改变时,随生产规模从小变大,规模收益一般会先后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对规模收益有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

递增因素:工人可以专业化、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其他因素。 不变因素:达到一定规模后,促使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总会有一个最优规模。

递减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 3、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从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假定生产函数为Q=f(x,y,z),如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K,会使产量增加H倍,即HQ=f(Kx,Ky,Kz),则H>K,递增;H=K,不变;H1,递增;n=1,不变;n<1,递减。 本章常用公式: (1)MP=dQ/dL

(2)MRP=MP?P=dTR/dQ

五.成本利润分析

一、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1、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非相关成本是指不适宜用于决策的成本。

2、机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会计成本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属于历史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属于非相关成本。(关于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解释请参考绪论) 3、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沉没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在决策时不予考虑。

4、运用增量成本做决策的方法:把增量成本与增量收入(增量收入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决策而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相比较,若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则方案可接受,反之不可接受。用机会成本做决策和用增量成本做决策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可得出相同的结果。 5、边际成本(MC):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MC=(TC2-TC1)/(Q2-Q1)=△TC/△Q

6、变动成本是指可变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投入要素的支出,它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

二、成本函数:反映产品的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函数,用数学式表示,就是C=f(Q)。 1、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表明投入和产量之间的技术关系。

假如,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收益不变(产量的变化与投入量的变化成正比关系)那么,成本函数(总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也是正比关系;规模收益递增,那么成本函数递减;规模收益递减,那么成本函数递增。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一.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0bwu29a6k8iiwn479g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