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部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股强大势力。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并组织士兵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共同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都城洛阳。 2.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都城成都。 3.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

〖说明〗1、曹操生前并没有篡汉称帝,严格意义上他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后期,不属于三国时期。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263年,魏灭蜀。司马懿控制魏国大权,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西晋取代魏) 3.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西晋的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1.背景: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2.爆发: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主要在洛阳一带),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同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主要民族及分布地区: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之后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一带;

3.影响:①与汉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出现民族交融;②各族人民联合斗争,推翻西晋统治之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说明〗1.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或大规模人口迁徙)主要包括: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促进了民族交融)、中原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①西晋统治腐朽;②“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衰落;③西晋对内

迁各族的压迫政策激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初期政治的特点:“王与马,共天下”(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3.东晋的北伐:东晋初期,曾多次北伐,代表人物是祖逖(成语:中流击楫、闻鸡起舞) 4.东晋的兴盛: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如淝水之战),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东晋的灭亡:东晋后期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历史上称作刘宋,至此东晋灭亡。

二、南朝政治: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南朝时期,宋疆域最大,陈疆域最小。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⑴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⑵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比较安定;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南下移民和当地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2.主要表现: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 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2.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说明:秦汉时期,南北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淝水之战:383年,苻坚率领前秦军队攻打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淝水之战之后,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大趋势;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2)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3)措施:①494年迁都洛阳;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4)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主要表现:⑴经济、生活方面: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也学习各族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生活中。

⑵政治方面: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⑶文化方面: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乐器、歌舞受汉族人民喜爱。 ⑷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总体特征: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说明〗 1.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西晋;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民族政权并立,南北对峙;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大趋势,江南地区初步开发等等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齐民要术》:作者北朝贾思勰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南朝祖冲之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①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②制定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④撰写了数学专著《缀术》。

三、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四、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①锺繇、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②东晋王羲之 当时的人就称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③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艺术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石窟艺术兴起的原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

七下 第一单元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为都城 2、统一: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的繁荣: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

效率。

(2)意义: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和垦田增长,隋朝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隋炀帝。

3、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部分)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股强大势力。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并组织士兵耕田,实力不断增强。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075w9q4aa28mwx1483k6i8ss1c8ox01bk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