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2分)
(2)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3)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2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十六)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1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15分)
(1)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庐屋,其写作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
[甲]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3.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2分)
①
②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本诗是咏史诗,借赤壁之战的历史,抒发的情感。(2分) (2)赏析诗歌画线句的妙处。(2分)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5.阅读这首词,完成问题。(4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之情。(2分)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词牌,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2018·安顺]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7分)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7.[2018·南阳一模]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分)
(2)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阅读诗歌,完成问题。(8分)
(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4分)
(2)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2018·河北]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