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量管理培训的实施
培训过程由识别培训需要、提供培训和培训有效性评价三个阶段组成。 1、培训需求的识别:
(1)根据任职条件、科技发展、标准变更、远景规划与业务扩展的需要,识别现有人员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培训需要。
(2)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在拟定纠正、预防措施加以改进时,提供培训需要的信息; (3)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能力及其发展需要定期的评审,以确定培训需要的信息。 2、提供培训 3、评价培训有效性 五、质量管理信息
信息指“有意义的数据”, (一)质量信息
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动力过程:物流和信息流。
物流,由原材料等资源输入转化成产品输出而进行形态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信息流,伴随着物流而产生的,反映了物流状况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言讯或消息。 信息流包含: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反馈。 1、信息源:指信号或消息序列的产生者。可分为内部和外部。
(1) 顾客满意度的评价; (2) 产品的符合性;
(3) 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4) 纠正、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
2、信息传递:指在信息系统中将信息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途径,以过一定的载体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过程,信息传递大体上分为三部分:信源-信道-信宿。信道是传递的通道,信宿是传递的终点。
3、信息处理:指将原始数据(信息)通过一系列系的手段和方法,“加工”成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4、信息反馈 (二)质量信息系统
组织的活动有三种:作业活动、战术活动、战略计划活动。
1、 作业活动:在作业层上,主要关注点是收集、验证并记录质量数据和信息。作业层的信息系
统通常有以下特点:重复性、可预见性、历史性、详细性、来源内部化、形式结构化(表格)及高精确度。
2、 战术活动:在战术层,主要监督和控制业务活动,有效进行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等质量信
息。战术层的信息通常有以下特点:汇总性、不可预见性、阶段性、可比性、概要性、内部与外部信息源。
3、 战略计划活动:最高管理者一般会利用管理评审等活动获得质量战略信息,并确立企业的质
量目标(中、长期),因此战略层信息系统通常有以下特点:随机性、异常信息、概要性、数据外部化、形式非结构化及主观性 (三)质量信息管理 1、 识别信息需求;
2、 识别并获得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来源; 3、 将信息转换为对组织有用的知识;
4、 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来确定并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5、 确保适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 评估因使用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以便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进行改进。 第三节方针目标管理
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 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
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 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
掌握方针目标制订的依据和程序 熟悉制订方针目标的要求 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 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 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内容 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 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 1、方针目标管理
方针目标管理,日本称为方针管理,美国等国家称为目标管理,我国称为方针目标管理 方针目标管理是企业为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中长期和年度经营方针目标,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个体与群体的自我控制与协调,以实现个人目标,从而保证实现共同成就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个体”指个人、岗位。
“群体”指企业、部门、分厂、车间、工段、班组。
“自我控制”是指根据目标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促使目标的实现。 “共同成就”是指企业目标和部门、车间、班组目标。 2、方针目标管理的特点:
(1)强调系统管理。层层设定目标,建立目标体系,并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将措施对策、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奖惩办法等组合为一个网络系统,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工作,重视管理设计和整体规划,进行综合管理。
(2)强调重点管理。不代替日常管理,只重点抓好对企业和部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重点措施或事项。重点目标主要指营销、能耗、效益、安全、质量改进、考核等。
(3)注重措施管理。要切实将目标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对具体措施实施管理。 (4)注重自我管理。全员参与方针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
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
1943年马斯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人的“需要层次论”即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目标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 以物为中心 监督管理 专制管理 纪律约束 激励理论 以人为中心 自主管理 发主管理 激励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施系统管理,这就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统管理和人的积极性两条主线。 (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
1、是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落实经营决策的根本途径。
企业方针目标的确定大致经过:
(1) 调查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分析面临的发展机会和威胁。
(2) 分析企业现状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在弄清经营问题基础上,确定企业中长期经营
方针目标。
(3) 研究确定实现经营方针目标的可行性方案。 2、是调动职工参加管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原理和行为科学,指导思想是从过去的以物的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管理为中心。
3、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通过方针目标的管理,可以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克服条块分割的现象,使企业经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进度落实,使管理处于有序的受控状态,实现高效化、系统化和标准化,促使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
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包括方针目标的制订、展开、动态管理和考评四个环节。 (一)方针目标的制订 1、方针目标制订的要求
(1)企业的方针是由总方针、目标和措施构成的有机整体。
总方针是指企业的导向性要求和目的性方针,是企业各类重点目标的归总和概括; 目标是指带有激励性的定量化目标值; 措施是指对应于目标的具体对策。
所以企业制定的方针应包括总方针、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并使其有机统一起来。 (2)企业方针目标内容可以包括:质量品种、利润效益、成本消耗、产量产值、技术进步、安全环保、职工福利、管理改善等项目。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关键项目作为目标。
(3)目标和目标值应有挑战性,即应略高于现有水平,至少不低于现有水平。
(4)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以下原则:长远目标和当前目标并重,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并重,发展生产和提高职工福利并重。 2、方针目标制订的依据
(1) 顾客需求和市场状况;
(2) 企业对顾客、对公众、对社会的承诺; (3) 国家的法令、法规与政策;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