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环境卫生项目研究简报 - - 中国的水产养殖与环境健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环境卫生项目研究简报 ------中国的水产养殖与环境健康

Linden J. Ellis (艾林琳) and Jennifer L. Turner (吴岚)

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交流中心”

www.wilsoncenter.org/cef

2007-05-07

本简报属于中国环境健康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资助,中国环境论坛(China Environment Forum)与西肯特基大学(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共同承担。

海产品已成为中国食品构成的重要部分,其份额仍有增长趋势。到2020年,中国对海产食品的国内消费量预计将再增长40%。在中国海产品总产量中,64%来自于水产养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中国水产养殖种类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及水生植物,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鲤鱼是淡水养殖的主要物种,贝类则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海藻等水生植物占总水产品产量的27%。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增长了490%,成为世界水产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占世界总产量的57%。

中国地方政府将发展水产业作为一种脱贫致富的途径,并对罗非鱼等可赢利养殖物种的养殖生产实施了补贴政策。虾和罗非鱼在美国水产品消费中排名第一和第五,罗非鱼进口中的70% 来自中国,中国同时也是是美国第四大虾类供货方

[5]

[4]

[3]

[2]

[1]

鉴于中国水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中国水产养殖业最为关注的问题。除了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染,中国煤炭型发电站

的汞排放是另一个对水产养殖构成潜在威胁的污染源。尽管中国目前还缺乏鱼体汞含量的相关统计,但中国的煤炭被认为是美国西部水域中鱼类汞污染的重要原因。

国际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已经使中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为一旦发现污染,相关国家将禁止该产品的进口。2005年日本禁止中国鳗鲡进口和2003年欧盟禁止中国虾进口两个重要的事件,给中国相关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因水质污染、有害的养殖操作及其不安全的水产品加工业等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中国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河流、湖泊和沿岸海域重要污染源,此外,行业发展对饲料的巨大需求也造成海洋资源的耗竭。 一、关于环境影响

肉食性物种如大马哈鱼和虾类等的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抗生素和废物,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对食草鱼类养殖来说,尽管其对化学品和有机物质等投入品的需求较小,但如果养殖过密,也会造成环境问题。在中国,与陆生动物的密集养殖一样(参见CAFO研究简报),食草鱼类的高密度养殖也正面临着病害、过度用药、营养物质流失等问题;一些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有:

1、富营养化和赤潮、水华

养殖场排出的食物残渣和废物成为了中国日渐严重的问题。过去的淡水鱼养殖依赖池塘中自然产生的有机物质,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人工饲料成为必需,也就造成了更多食物残渣、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例如,虾类平均只消耗所提供食物的20%;其余部分就被带入海洋或被池塘底质吸附。据“美国食品和水消费者关注促进组织(Food and Water Watch)”引用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在泰国155平方英里的虾养殖池塘所产生的磷废物比300万人口排放的还要多,

[6]

这是一种存在于废物和分解饲料中的有机化合物。

2、抗生素、杀虫剂、杀真菌剂

许多水产养殖是属于私人而不是公司,这些养殖户往往过度添加或滥用抗生素、杀虫剂和杀真菌剂来杀死水中的其他生物、杀灭寄生虫、控制病害和使高密度状态下的养殖鱼体增重。无论是直接投放到水中还是添加到食物中的抗生素,都不能生物降解,它们会持久地存在于环境中并危害野生鱼类生存。

3、栖息地的破坏

九十年代初,中国许多种植水稻的农民受到高利润水产品市场的驱使转入到水产业。这一趋势与高速城市化一起,引起了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并促使中国政府在1994年制定法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年发布,1998年重新修订)来强制保障粮食和油料作物耕地面积“零下降” 。尽管如此,由于越来越多的天然淡水水域和沿岸海域被开发成为养殖场,中国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高密度养殖渔场,尤其是虾塘所产生的病害和污染,常常流入天然水域,威胁土著物种的生存。

4、作为饵料的野生鱼类资源的枯竭。

在中国,除虾类之外,肉食性鱼类养殖并不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那样普遍。养虾饲料的原料主要有粮食、鱼粉和鱼油,生产这些饲料需要巨量的海洋野生鱼类,这些鱼类通常由渔船用底拖网的方式捕捞,这对海洋生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0]。美国“食品和水消费者关注促进组织(Food and Water Watch)”曾提到:人工养殖生产1磅虾需耗费2.8磅野生鱼类。

5、单一养殖和外来物种入侵

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需要能适应养殖场生产条件且能

[9]

快速生长的物种,而单一地养殖这些物种会降低其遗传多样性使养殖场易受病害侵袭。同时对快速生长物种的需求也带来了外来物种的引进,这些物种都可能成为入侵种。大瓶螺在被作为食物引进后,毁坏了中国16万公顷的农田和无数的自然栖息地

[12]

。这种养殖方式的另

一个缺陷是易于爆发流行病,摧毁养殖种群。1993年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类生产国,直到一场大规模的白斑病几乎全部杀死了虾种群

[13]

,中国虾类市场便再也没有能完全恢复。

二、关于食品安全

根据中国卫生部2007年3月的报道,中国在2006年有196人死于食物中毒

[14]

,其主要原因是食用了不安全和未烹熟的养殖水产品。

养殖业的产业结构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一大难题:首先,从事饲料生产、养殖到加工的生产企业众多且分散

[15]

,这使得标准化、病害及加工过

程的监控极具难度且成本高昂;其次,中国人对生鲜鱼类的偏好加大了消费风险,也凸显了实时检测的重要性

[16]

即使卫生部门颁布了规章制度,食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但实际情况是地方的渔业管理部门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而无法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在新华社的一个采访中,雷霁霖认为,一些负责鱼类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政府机构没有能够认真的履行其职责,或根本没有行使其监管职能

[17]

。上海的

食品质量监督看来是最成功的,因为他们常常能够率先发现大型食品安全事故。进一步使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化并影响消费者信任度的方面是,当公开宣布进行调查时,一些针对养殖场和市场调查结果的细节却并不向社会公布。

还有一个关注是在食草性鱼类养殖过程中使用人类和动物粪便作为饲料的问题。2005年,青海湖一些大型鲤鱼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

附近有成千上万的迁徙鸟类感染了禽流感,上述现象被质疑与其养殖方式有关,更有一种假设认为,以家禽粪便为饲料的鱼类养殖方式在禽流感传播到野生鸟类种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8]

在过去的两年中,有数起因水产养殖产品引起的食品安全恐慌: 2007年4月30日,《纽约时报》报道:三聚氰胺在中国普遍被用做鱼类饲料,这可能使美国1万4千只宠物得病

[19]

。三聚氰胺是作

为合成氮添加剂被添加入动物饲料的,可以使食物显得富含蛋白质,从而增加其价值。

2007年4月26日,因发现有抗生素污染,美国沃尔玛从其货架上撤下了中国鲶鱼

[20]

。该项污染事件是由阿拉巴马州发现的,而非美

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2006年11月,香港从15个来自中国大陆的鱼类样品中,检测到有11个样品为孔雀石绿阳性。

2006年11月22日,中国上海的养殖大菱鲆被发现含致癌物质(氯毒素、孔雀石绿和呋喃唑酮),上海、北京、深圳和太原的大菱鲆销售因而被禁止(多宝鱼事件)。大菱鲆是比目鱼的一种,抗病性差,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大量药物,上海检测样品显示100%阳性。

2006年10月,因发现致癌物质,台湾禁止从大陆进口中华绒螯蟹

[22]

[21]

2006年8月,北京有87人因食用生的或未烹熟的大瓶螺而被诊

断患上脑膜炎

[23]

。(北京福寿螺事件)

三、一些积极的措施

由于淡水和沿岸海域的过度捕捞和污染,中国的野生捕捞量急剧下降,所以不得不更加依赖水产养殖来供应食物蛋白。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来自粗放的、甚至是危险的养殖方

中国环境卫生项目研究简报 - - 中国的水产养殖与环境健康 

中国环境卫生项目研究简报------中国的水产养殖与环境健康LindenJ.Ellis(艾林琳)andJenniferL.Turner(吴岚)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交流中心”www.wilsoncenter.org/cef2007-05-07本简报属于中国环境健康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zgzg93ffs77t6k14ch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