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从音乐中去体会隐藏再其中的情感,那么我就采用了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从听音乐来说出其音乐情绪入手,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抓住音乐情感这条线。肖邦的情感完全融于作品之中,怎样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情感?怎样从情感深处理解音乐,成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在讲,学生一定觉得是回到了历史课堂、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情绪由然而生,那么课又怎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会被学生记住呢?音乐课决不能缺少音乐的萦绕。因此,我选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来介绍肖邦,时而激动时而平缓的语调配合背景音乐,介绍出的肖邦应该是如同活生生一般。而肖邦的情感是怎样的丰富,肖邦从情感而出的作品又是怎样的风情万种,在这里同学们应该记忆的比较深刻。从而演变“情感触动——情感升华”这一过程,我正是抓住这一时间档把肖邦的爱国之情点击出来,让同学们如同身受一般。大情小情,无论你拥有多少情感,爱国之情永远排在第一位。在这里我直入下一个环节,体会、感受《C小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高昂的爱国激情,倾吐出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心声,成为一篇独特的用音乐写成的战斗檄文。情感再次攀越又一高度,爱国之情在这里又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全课由这首练习曲引入一个小高潮,高潮过后我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冷静的思考“什么是练习曲”,“什么是音乐会练习曲”我认为情感后的知识传递比直接教授更被关注,更容易被学生掌握。
整节课又怎能就此匆匆结束了呢?一定要再掀起一个高潮,在高潮中结束,才可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觉得这节课意犹未尽,回味无常。聆听可以把音乐其中的情感传递给心灵,而视觉才可以刺激大脑使得记忆更深刻。最后我为学生准备了马克西姆钢琴音乐会的现场视频,同样演奏的是《C小调练习曲》,但加入了流行元素,似乎离同学们的生活更近,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这就是经典音乐的魅力所在,整节课就在血液沸腾中结束了。 本课从始至终都由一条情感线牵引着,情感伴随课程的延伸而起伏跌宕。情源于心,只有碰触心底最深处,情感才会自然流露。虽然这节课情始情终,但还没有到达最佳之处。不过我相信经历就是积累,我会好好珍惜每一节用情讲出的课,希望用我最真切的情感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同时我坚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的!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学情分析
90后的高中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中外艺术作品知之甚少。因此,我抓住了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特点设计本课。
1、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不少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2、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需要引导学生从认识了解音乐要素入手,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效果分析
这节音乐课是以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为教学内容。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曹理先生在《音乐学科教育学》书中提到:“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技能的教育绝不能认为是良好的音乐教育。只让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对音乐进行一般接触、了解式的学习,而忽略音乐
学科本身的学科体系以及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技能,应当认为是对普通音乐教育的误解”。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学生终身独立学习音乐的阶石。音乐审美不能脱离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只有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感受、了解音乐的美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不了解和不掌握,又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深入感受音乐的美呢?因此这节课始终贯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在导入的环节,谈话节目的形式和学生探讨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进而引入音乐要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夜曲》、《不想长达》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分析、理解、掌握音乐要素的特点。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指正,例如:学生把旋律说成“调”,给学生讲明“调” 与“曲调”的区别,不放过概念性错误。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总的亮点就是对作品的挖掘十分透彻,重难点突出,注重对音乐“双基”的训练与培养,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另外板书设计清晰、合理。但是也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是一节高中音乐要素的系列课,学生本身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不够完善,视谱能力不够,因此,在公开课教学中,未能让学生自己讲解,今后教学中会注意这方面,让学生来表述。
著名俄国作曲家林姆斯基—科萨科夫所说:“为了了解艺术作品,需要有崇高的爱并理解和声、旋律、节奏、声部进行、音色和细致色彩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更加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要让高中的学生学会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在每一节音乐课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音乐、理解音乐、掌握音乐。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 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并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3、初步懂得“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格特征。
教学思路:本课主旨在以“体验”为主线的表现、创造活动中,贯穿“体验音乐, 激趣导入”;“合作探究,空间共享”;“拓展延伸,加深感受”三个环节。 设计意图:
导课阶段是利用学生的可用资源,对周杰伦的熟悉,时代性强,以此来拉近学生与17世纪遥远经典的距离。 导入:
刚刚课间我们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夜曲》,它是谁演唱的?周杰伦,被集到哪个专辑里?《十一月的肖邦》。之所以取名为「十一月的肖邦」,是因为Jay 的偶像就是有「钢琴诗人」之称肖邦, 所以他一直也以「诗人」的笔名写歌。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钢琴音乐这座花园,领略奇光异彩的音乐之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波兰作曲家肖邦,和被誉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讲授新课:
1、作曲家肖邦简介:
肖邦把他一生的创作经历几乎全部放在了钢琴领域上,这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髓融入钢琴作品中,赋予它们新的内涵,他深入挖掘和提高了练习曲,夜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欧洲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音乐里,还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梦幻般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钢琴诗人”。
(课件)代表作:《马祖卡舞曲》、《波兰圆舞曲》、《革命练习曲》
要了解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就要了解他的生活背景,首先,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作曲家。(看视频)
插入问题:视频中提到了作曲家的哪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这就是肖邦,一个极具祖国责任感与民族自尊心的人。他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客居他乡,但却将一片赤诚之心全部献给了祖国——波兰。
当他怀揣故土,含泪离开祖国的时候,欧洲大地的革命风起云涌,波兰民族为了反对外国侵略者,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也日渐高涨,肖邦在维也纳听到了华沙起义爆发的消息,恨不得立刻赶回祖国,由于种种原因他决定留在维也纳以音乐为武器激励祖国和人民,与他们并肩战斗。可是由于波兰贵族的背叛,
华沙起义失败了,当肖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随即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为音符,写下的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下面就让我们听一下这愤怒的声音吧! 2、作品分析:
播放音频《C小调(革命)练习曲》一遍。
欣赏的同时下面插入问题: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是抒情的还是强烈的?表现了作曲家什么样的心情?(一连串音符的组成,密集的音型,整首乐曲表现的震惊悲愤以及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
结尾:乐曲在什么样的力度下结束的?表达了什么信心?
在极强的力度下,用雷霆万钧之势结束,表现对民族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心。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波兰一直受到沙俄、德奥普等国家的欺辱,苦难的波兰成就了一批像肖邦一样的革命斗士。肖邦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民族斗争的战士,捍卫祖国尊严的卫士!因此我们更加理解到了舒曼曾经这样的评论他:肖邦的作品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每部作品都有它的历史性、时代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经典的作品也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下面听一下这段经典旋律你会想到什么?播放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同学们会说出SHE的《不想长大》。这就是对经典的作品进行了时尚的加工,成为了我们脍炙人口的流行乐曲。《不想长大》中加入了哪些时尚元素让经典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变得让我们更喜爱呢?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
那么这首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老师要交给同学们进行时尚的美化,请你加入时尚元素,你会如何处理呢?大胆的想象一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克罗地亚青年钢琴家马克西姆是如何演绎的,与我们想象的一样吗?(进行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经典音乐进行改编)
马克西姆的演奏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演奏加入了电声乐队,服装也由燕尾服、西服变成了比较随意潇洒的现代演出服,从伴奏、外型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的创新,使遥远的浪漫主义的曲子更加的贴近我们的生活。
经典洋溢着时代人文音乐艺术的光芒,我们应该了解经典,学习经典。革命练习曲中钢琴演奏中华丽的琶音、演奏者高超的技巧 ,这种技巧的炫耀性在作品中的出现,被称为练习曲。其实最初的练习曲是为
高中音乐_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