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工艺美术史

前言:

工艺美术史的概念: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装饰纹样上看:

商代的兽面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 艺术风格上看:

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制陶工艺的技术也更为提高,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是其突出的成就。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二、石器工艺:

石器的制作,先是采用打击的方法,以后发展为“作窝”的办法,使断面能更整齐,符合所需形状和用途的要求。(旧石器时期:打制 新石器时期:磨制)

钻孔的技术,创造了“管钻”的方法,即运用管状工具进行钻孔,它的特点是孔眼直,加工快而且省力。两面对钻则是石器工艺的一种技术改革。(后来在玉器中运用多) 三、陶器工艺: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小型的器皿用捏制,较大的器物用泥条盘筑。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 彩陶:新石器石器晚期,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 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彩陶分类: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 类型 造型 装饰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半坡型 盆(圜底) 鱼纹、人面纹 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 质朴 庙底沟型 鼓腹小平底钵 鸟纹、变体鸟纹、花曲边三角形、双关手法(色彩律 瓣纹 双关) 马家窑型 罐、杯、豆、勺 点、螺旋纹、波纹 繁彩、内彩、 旋动流畅 半山型 马厂型 直颈鼓腹壶 旋涡纹、葫芦纹、锯齿纹 四大圈纹、回纹、人形纹、网格纹 多效装饰法、双关手法(形体双关)、黑彩红彩合用 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浮雕发达、嵌骨珠 秀丽精巧 小口双耳罐、有提梁、双刚健粗犷 连、带流单把杯、豆等器形 彩陶的图案整体看:以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为主体,达到了图案的样式化。 彩陶装饰图案产生原因:编织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 彩陶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

黑陶:新石器时期晚期,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 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叫“龙山文化”。 黑陶的制作工艺:轮制,封窑技术

黑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黑陶又称“蛋皮陶”。

黑陶工艺的代表器物:鬶→它独特的造型体现了陶器制作者的巧妙艺术构思。

几何印纹陶:因印压的几何纹而得名。分布在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尤以沿海最为盛行。 四、结语:实用和装饰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形式感的应用、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第二章 商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 二、青铜工艺:

青铜:指在红铜中加入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加入锡铅以后,颜色灰青,故称青铜。司母戊大鼎是这时期 的典型作品。 青铜器的制作:

制作青铜器要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制作方法:泥模法和失蜡法。 青铜的主要优点:1、熔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可以增高,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

3、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 青铜的造型:鼎、甗、鬲、 五爵:爵、斝、角、觚、觯 青铜的装饰:兽面纹是主要的纹样。夔纹(近似龙纹的怪兽纹)、龙纹(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 于青铜器)、

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铜器的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5、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三、陶瓷工艺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一种特殊的产品。用高岭土制成。

釉陶:釉陶在这时期出现,釉色青绿而带褐色,胎亦较硬,呈灰白色。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 四、玉雕 1

商代玉器的制作技艺精巧,用轮轴和沙浆来磨制,较长的钻孔从两头对钻而误差很小。而且也已运用“巧色”的 方法,反映了高度的技艺水平。 五、其他工艺 我国是漆用最早的国家。中国最早的漆器出现于河姆渡文化。 六、结语: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崇尚武力、用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对奴隶就更为残酷,所以 工艺美术的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的反映;青铜器的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根据不同的用途, 创造不同的品种;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第三章 周代的工艺美术(礼治) 一、概说: 这个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提出了 朴素的工艺观,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仍然可以作为工艺 制作的基本法则。 二、青铜工艺 造型:新增了食器:簠、盨。周人禁酒,酒器减少。 装饰花纹:窃曲纹,这是周代的一种重要的装饰纹样。周代的装饰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 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 代表性的一种。 装饰格式:与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不同,而运用了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它常是用一个母题,组织成带状的 连续反复,产生一种秩序感。 三、染织工艺:十二章→这就是古代帝王服饰上的,代表帝王权力。 四、漆器工艺:漆器的色彩要符合礼制的规定。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手法。 五、玉雕工艺:周代的玉器,由于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周代的玉器主要作为 礼器使用,体现周代的等级名分制度。有圭、璋、璧、琮等。 六、结语:商代特别迷信,变现为宗教迷信思想,同时也崇尚武力。而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所谓“黄天无 亲,唯德是辅”,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各个方面。从工艺 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 的秩序感。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一、青铜器: 代表:宴乐水陆攻战铜壶 青铜器的装饰:用模印法产生装饰花纹,采用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这种格式和特定的装饰方法有关。 统一而不单调,繁复而不凌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装饰特色。 主要纹样:蟠螭纹 铁工具:战国后期冶铁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坚韧锐利的铁工具,使青铜器的装饰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重要的青铜器加工方法: 金银错:又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或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 镂空:一般采用失蜡法。失蜡法的创造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二、铜镜:战国时期的铜镜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点。 铜镜的特点:1、薄胎 2、卷边 3、川字纽 4、双层纹 铜镜的花纹:山字纹是战国时期具有特色的一种花纹。 三、彩绘陶 比较彩陶和彩绘陶: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彩绘陶最早发现于中原,以后扩展到长江以南的湖南、江西、广东以及西北和东北,流行地区广。彩绘陶大都采 用轮制,也有模制。烧制的火度都很低。 四、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它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所以称为早期青瓷。主要产地是南方的 浙江。 五、漆器工艺 漆器优点:体胎轻便,适于使用,光泽美观,进行装饰不受太多的局限,而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 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这些条件都是优于青铜器的,所以在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开始发展起来。战国的漆器生产, 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 漆器的制作: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夹纻 4、皮胎 夹纻: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纻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 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漆器的色彩:黑色和红色 六、结语:它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上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 的局面,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的等特色。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 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而有自己的时代 特点,以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布满全身,不分主次,以蟠虺纹、蟠螭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美学理 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孔子的“文质兼备”, 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工艺美术内含和理念的关系,质是内涵, 文就是外表;质是造型,文就是装饰纹样。 青铜器艺术特点比较表 装饰 图案组织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商 兽面纹、夔纹、回纹 单独纹样 对称式、主纹和地纹,多用直线 庄重严谨 周 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 二方连续 带状反复,直线间曲线成S形 韵律秩序 春秋战国 蟠螭纹、宴饮攻战纹 四方连续 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银错 繁缛清新 第五章 秦汉工艺美术 一、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秦始皇兵马俑所见的大量的陶俑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 工艺的卓越技艺。曾先后发掘了一、二、三号陪葬的兵马俑坑。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 2

二、铜器工艺:

汉代的一批优秀的青铜雕塑品,铜马群:其中的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 铜灯的形式:1、盘灯 2、虹管灯 3、筒灯 4、行灯 5、吊灯

虹管灯:灯体里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 气污染。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

铜镜:汉代铜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 规矩镜:汉代王莽时期最著名的铜镜就是规矩镜。(TLV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外国学者 也称之为TLV镜。关于TLV其实是古代六博的棋格。其博局上有TLV规矩纹。

透光镜: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镜一样, 并不是真正透光。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映出镜背面花纹的影像。 铜鼓: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以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

铜鼓装饰花纹:1、太阳纹是铜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的装饰。2、蛙纹是最富特色的一种铜鼓装饰,均作立体浮雕 状。

三、陶瓷工艺

釉陶:是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又称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工艺的一种创造,最早生产于关中地区。 早期瓷器:汉代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这种早期瓷器,以青 瓷为主。这时在制瓷的科学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使用了“龙窑”(浙江)。 砖瓦:

画像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模印技术制作的有装饰花纹的。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主要流行圆瓦当。 瓦当的装饰: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

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把四神看成与僻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 四、染织工艺

丝织:汉代丝织品的生产,以齐、蜀为主要产地。

汉代丝织花纹:1、云气纹 2、动物纹 3、花卉纹 4、几何纹 5、文字

云气纹:也称流云纹,它以线条的舒卷起伏为表现形式,在汉代染织工艺中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云气纹往往 作为纹样组织的骨骼,在云气纹舒卷起伏的空间,布置各种飞禽走兽。云气纹的运用,增加了装饰画面的动感。 它的图案构图上,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使装饰的构成若干大小不同的装饰区,以产生艺术的变化,也起到联系 和呼应的作用,使若干装饰区形成整体,产生统一的效果。云气纹可能是由于动物纹的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图案 进行了大胆的综合加工和抽象化,富于较多的浪漫手法。因此,很难说是由于某一种形象的演变。 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绣,或称锁子绣。 五、漆器工艺

漆器:汉代,盛产漆器的楚地似已衰落,而四川的蜀郡、广汉郡则成为漆器生产的主要中心,产量很大,制作精 美。汉代的漆器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 漆器的装饰花纹:!、云气纹 2、动物纹 3、人物纹 4、植物纹 5、几何纹

漆器的装饰手法:仍以彩绘为主。除以红色和黑色彩绘外,还发展到多彩。还有针刻,汉代称为“锥画”。 六、石雕和玉雕

画像石:武氏祠画象石。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十五公里。

玉琀:玉琀系殉葬用品,作蝉形,放在死者口中。玉琀多用八刀刻成,俗称“汉八刀”。

七、结语:汉代初期,由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汉代儒 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和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一类内容占 有极大的比重。在工艺美术史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汉代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 味四字来概括。

第六章 六朝的工艺美术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时代。 一、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左右;瓷 器较高,约1200℃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 属声。

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六朝的青瓷产地,主要是以浙江地区为中心。浙江的上虞。 瓷窑:越窑

青瓷的造型:器皿多为平底,罐壶多有系耳,晚期多流行桥耳,总的说来,器形是由浑圆逐渐向修长发展。 盘口壶:鼓腹,细颈,口呈盘形,因此得名。肩有系、或两个一组,或四个等距离分布,平底,有的有盖。 鸡头壶:又称天鸡壶,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壶式。 莲花尊:这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的造型。

青瓷的装饰花纹:莲花、忍冬、朱雀、辅首等。多在器物的肩部,形成带状的二方连续,用压印的方法组成。而 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有很大区别:1、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 画,一个题材往往几十块砖或者几百砖组成。设计和生产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是制作不 出的。2、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有现实生活 气息。3、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已占重要地位。4、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 浮雕的立体效果。5、汉代质朴古拙,六朝清秀雅致。(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以南京西善桥为代表。) 二、染织工艺

纺织工艺家:三国时魏国的一位杰出的纺织工艺→马均 两晋时期的染织工艺:丝织仍以四川的蜀锦著名。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在继承汉代传统的基础上,并有所发展变化。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更加样式化,形 成几何分割线。 三、漆器工艺

夹纻:漆器的夹纻作法,是用漆灰造形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在战国两汉时期已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盛行,开始利用夹纻工艺塑造佛像。

斑漆:所谓斑漆,是用几种颜色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一种漆器,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的斑纹。

3

绿沉漆:绿沉漆是色漆的发展。绿沉色就是一种暗绿色,如物沉水中,其色深沉静穆,故称绿沉。这种色漆的出 现,标志着髹漆工艺在调色技术上的新成就。 四、其他工艺

值得注意的是,石窟边缘常常雕饰卷草花纹,这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

五、结语:六朝时期,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它有清秀、空 疏的艺术特点。六朝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因此,工艺美术制作的宗教化,和受外来形式和风格的影响,正是六 朝时期的重要时代特色。

第七章 隋唐工艺美术

一、概说: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社会特点,可以用“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来说明。 二、陶瓷工艺

隋代:除了传统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的继续生产外,白瓷也已经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唐代:

青瓷(越窑):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陆羽《茶经》:对当时各地瓷器作为茶具的 评价,是“越州上”。

秘色:唐代的越窑,封建统治者为了提供宫廷用品,曾设官督造。这也就是后来历代所设的御器厂或官窑的前身。 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赋予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秘色。

白瓷:陆羽《茶经》虽然从饮茶的角度来评定,认为邢不如越。然而邢瓷却是类银如雪。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制作地点:长安和洛阳。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唐三彩是用经 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左右烧成。

唐代陶瓷造型特点:一是日渐向实用化发展。二是仿生器形的变化,汉代六朝时期多用模拟动物,唐代则向植物 反展。

釉下彩:是唐代长沙窑制作的一种特产。它是青花瓷的先声。

装饰手法:唐代早期多采用堆贴,中期则以刻花,划花最为流行。晚期出现了绞釉和洒花等方法,这反映了色釉 的制作种类在不断增加。 三、染织工艺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 唐代:锦

唐锦的花纹: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等

窦师纶:初唐派外四川管理制造皇室用物的官员。他是一个卓越的丝织设计家。常以鸡、羊、凤、麟等为题材, 组成对称形式,所以称对鸡、斗羊。还有天马麒麟,花树对鹿,等共十多种纹样。因此窦师纶封爵为“陵阳公”。 当时人就称这类花纹的“瑞锦”“宫绫”为“陵阳公样”。

印染:唐代的印染方法很多,著名的有夹缬、蜡缬、绞缬、缄印、拓印。 四、金属工艺

金银器: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可分为“官作”和“行作”。

唐冶银的方法:灰吹法,就是用上等的炉灰,先作成灰窠,将含银的铅砣置于窠中,加热溶化,铅入灰中,纯银 则留在灰窠上。

铜镜:唐镜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圆形外,新创了菱花形,葵花形等。

海兽葡萄纹:这是具有外来图案意匠的一种新纹样,流行于武周时期,至盛唐仍为一个重要品种。它具有显著的 时代特色。 五、漆器工艺

金银平脱:平脱漆器系由汉代的贴金片演变而来的。平脱的作法,系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 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这种研磨 工艺又称推光,是唐新创的一种制漆的工艺法。

螺钿:螺钿工艺在唐朝得到很大的发展。它应用在漆器、木器、以及铜镜上。螺片镶嵌的装饰花纹,有的加以浅 刻,增加表现物象的层次,以丰富其装饰效果。

库鲁真漆器:是一种漆器的名称。唐代襄州的库鲁真漆器闻名全国,而且“天下以为法”,并称“襄样”,可见其 制作精美。

六、结语:人的意识的解放。装饰生活情趣化。多种装饰方法的应用。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由于它在唐代盛行,故日本人称为“唐草”。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 可用“满”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所以也可以用“情”形容。

第八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百花齐放) 二、陶瓷工艺 五代的陶瓷:

秘色窑:五代最有特色的是钱越的越窑。当中原政权不断更替变乱,钱越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安定的局面,不得 不以其他地区特产的瓷器给中原各主进贡。这种精美的越器禁止民间使用,因此又通称“秘色窑”。 秘色器: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秘色瓷是由唐钱越进贡用的贡品瓷。 宋瓷分类:

北方:河北→定窑→白瓷→印花 陕西→耀州窑→青瓷→刻花

中原河北(河南山西)→磁州窑→黑、白、绘花瓷、→绘花 河南→汝窑、钧窑、北方官窑→色釉 ↓ ↓ ↓ 天青 紫红 裂纹

南方:景德镇→青白瓷(景德镇窑创烧于五代时期)→刻花、印花 江西吉州窑→剪纸贴花、木叶贴花

龙泉窑→粉青、梅子青(多次施釉烧成)→色釉

建窑→油滴、兔毫、鹧鸪斑→茶盏→日本人叫天目→色釉

辽代陶瓷:辽代陶瓷主要是防定窑瓷系的。除防定外,具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鸡腿坛) 三、染织工艺

4

丝织:罗:和纱基本一样,区别于纱的是,罗的织物表面,有明显的横条纹。 代表:茂花闪色锦

缂丝:宋代的缂丝,宣和时期制作最盛,而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南宋时,制作技术更加精巧,产地以云间为中 心,名家辈出。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都是缂丝名手。朱克柔的作品古澹清雅,代表作《莲塘乳鸭图》。沈子蕃 《梅鹊图》,吴煦《蟠桃图》。缂丝原为室内或者佛殿的装饰,或作为书画的装裱。宋代的书画装裱,上等的用缂 丝,次等的用绫锦。可见缂丝的贵重。宋代的缂丝除作实用外,已向装饰方向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品。 四、金属工艺

铜镜:宋代铜供不应求,极为缺乏,故在日用器皿中,主要用于制作铜镜。 五、漆器工艺

宋代漆器品种:金漆、犀皮、螺钿、雕漆等。

金漆:是指用金粉为漆器的装饰,主要品种有戗金和描金。戗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创造,它是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 雕刻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金粉。这种方法起源于战国的针刻。

雕漆:又称剔红。纯朱漆所雕者作剔红,而用“五色漆胎”所雕者应称为剔彩,还有 “剔黄”、“剔绿”、“剔黑” 等,根据漆色而定。红黑色漆相间涂漆,再雕花纹,花纹的斜面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叫“剔犀”。南宋时,嘉兴 是雕漆的著名产地。

六、结语: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造型质朴,装饰清新,少有繁缛。如果唐代的工艺美 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至此,工艺美术明显的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 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它虽然没有成为主流,却对明清的工艺美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九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

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开始设立官窑,制作比较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因此称枢府窑。(卵白釉: 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其釉层较厚,白中微泛青色,有如鹅蛋色泽,故称卵白,为元永乐薄胎甜白瓷 的前身。因常印有“枢府”二字,又俗称“枢府器”。) 元的陶瓷的最大的成就: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是以钴料进行绘制,釉下彩绘,釉为透明釉,高温一次烧 成的。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 元代陶瓷造型:胎质厚重,多有杂质斑点。

常见品种:1、大盘 2、瓶 :玉壶春 3、壶 :以玉壶春为基础,加以壶流和壶把,流长通腹,柄长通身。 4、 杯:以高足杯为特色 5、匜 6、炉 二、染织工艺

丝织:元代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石失”。 元代加金织物,有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

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重大贡献。其贡献主要在:1、改进了“用手剖去其子”的去棉子的原始方法,运用了 轧车,进入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2、改进了用“线弦竹弧”的弹棉工具,运用了新式弹弓,比用手指拨弦 的小弹弓省力省时。3、提高了纺纱效能,由过去的一个纺绽,增加到三个。4、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使普通 的棉布能呈现出“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的图案花纹。这种工艺技术的改革,不仅免除了“厥功 甚艰”的纺织状况,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而且也使棉织工艺成为一枝新花,使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 三、漆器工艺

元代的漆器的著名品种:雕漆、戗金、螺钿。

雕漆:是在漆胎上涂数十层或者上百层漆,在上面刻各种装饰花纹。雕漆又称“剔红”,这是指纯用红漆的品种; 若用黄漆则称“剔黄”;黑漆则称“剔黑”;漆层有多色的,称为“剔彩”。 元朝著名的漆器制作者:张成和杨茂,日本人称他们为“堆朱杨成”。

四、结语:和宋代比,如果宋代是“崇文”的话,那么元代则是“尚武”的。元代工艺美术粗犷、豪放、刚劲的 艺术的风格。元代贵族统治者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出现了一些宗教内容的装饰题材和为宗教所用的 器皿。元代交通发达,促进了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十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明代的工匠可分为轮班、存留、住坐三类。 宋应星:《天工开物》关于手工业方面的专门著作。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陶瓷工艺

画花的主要装饰方法: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明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 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作款。(宣德大量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达五、六百年。

景德镇窑:包括景德镇地区的官窑和民窑。明洪武三十五年,开始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亦陈官窑。

1、永乐时期:永乐瓷器,压手杯是著名品种。杯形坦口折腰,杯心有彩绘。其色釉以甜白最具有特色,它呈色温 润,所谓“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还有“殷红灼烁,宝光耀目”的红釉,也是优美而名贵的。

2、玄德时期:玄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用景德镇东乡的“麻仓”土,洁白细腻。青花原料用南洋输入的“苏 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浓厚处与釉汁渗合成斑点,产生深浅浓淡的自然美。霁红,又称祭红、积红。也是具有 特色的重要品种。色调红而略暗,净莹凝重。器皿往往有白色口缘,称为“灯草口”。

3、成华时期:青花加彩,在成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青花加彩的装饰方法可分为“斗彩”和“填彩”。“填彩”是 先在胎土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彩色釉料。“斗彩”又称逗彩,是在胎土上先用 “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 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称“斗彩”。成化瓷器多小件作品,尤以酒杯著名。成化鸡纹酒杯,又称鸡缸杯。成化瓷 器器皿的内外“夹彩“,以及装饰从器里转到器外的“过枝花”,都是此时别具一格的装饰意匠。 4、弘治、正德时期:弘治正德时期的黄釉有其特色,弘治时称它为“浇黄”或“娇黄”,形容其匀洁净莹。正德 时期造型方面,盘多为立沿,碗多为撇口而微卷,成为定型,至今仍称“正德式”。

5、嘉靖、万历时期:道教盛行,造型方面嘉靖时期流行葫芦瓶,有多子之意。万历时期流行蒜头瓶。装饰纹样方 面嘉靖时期多用云藻纹,以及花捧字。由于道教流行,常采用八仙、云鹤、璎珞纹、和卐字纹等作装饰。万历时 期多大面积敷彩,莲瓣逐渐图案化,并常采用婴戏作题材。 明代景德镇民窑很多。

龙泉窑:明代的龙泉窑,仍然继承着宋代的青瓷系统而继续发展。

德化窑:福建德化县的德化窑,明代以生产白瓷为有名。釉色温润如玉,微带牙黄,法人称为“中国白”。最有特

5

色的是瓷塑作品,特别是以佛像如观音、达摩、弥陀等最为杰出。著名艺人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名手。

宜兴窑:宜兴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生产紫砂陶。紫砂陶,所用原料是紫砂泥,色泽紫红,故名。正德年间,出现 了一位卓越的匠师供春,原名龚春。“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供春的三个徒弟:时大彬、赵良璧、陈鸣远。时大 彬是时朋的儿子,成就最高。所谓“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

青花艺术风格:玄德的浑厚,成化的清雅,嘉靖的逸趣,万历的秀美。我们还可以各用一个字概括,即玄德的“浓”, 成化的“淡”,弘治、正德的“暗”,嘉靖、万历的“紫”。(成化时期的青花料改用国产的平等青,色调淡雅,清 秀。

三、染织工艺

尽管庞大的中央管理机构,垄断着染织生产,但民间的染织工艺生产仍在继续发展。 明代的丝织产区:分为四个大的产区:江浙、四川、山西、闽广。 明代锦缎分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来分)1、妆花 2、本色花(又分亮花和暗花)3、织金银

明代棉织:明代棉织生产已经遍及全国,最为著名的江南一带,特别是江苏松江产量很大,制作精美,已成为棉 织工艺中心。

顾绣: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顾绣的出现 使得刺绣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顾汇海次子之妻韩希孟,谙通六法,刺绣最为精巧,所绣古今名画,称为画绣, 也有称“韩媛绣”。这种画绣,并非如实模拟原作,而是结合刺绣的特点,富有装饰效果。 四、金属工艺

玄德炉: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薰衣之用的需要,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 器,成为玄德炉。因为品种多为香炉式,故以炉名之。

景泰蓝: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正式学名应为铜胎掐丝珐琅。 五、漆器工艺

螺钿:有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

百宝嵌:以扬州的周翥为著名,被称为“周制” 。 黄大成《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它详细 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万千变化的各种装饰方法。它系统的阐述 了漆艺的创作原则,如“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称为三法。也就是创造的基本原理,要以自然条件为 设计依据,其内质尤如人体结构,骨肉相联,肥瘦得体,其文饰则以阴阳呼之,虚实相生。这些经验总结,对于 哦我们现在的创作都有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家具工艺

明式家具特点色:一、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叫硬木家具。二、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和色 泽,而不加油漆。三、造型上采用木构架的结构。明代家具的“攒边”技法颇有特色。 明代家具发展原因:1、园林建筑的兴起。2、木材的丰富。3、木工具的提高。 明代家具特色;:可用四字概括为”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取得高度艺术成就,主要是它巧妙恰如其分的使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 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

七、结语:明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可以用“键”、“约”等 字来形容。装饰性强,使人感到美的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缠枝花是明代最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明代的工 艺美术领域,明显的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基本上具 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明代的哲学思想观点和工艺美术风格有着明显的共同性。

第十一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

清代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督窑官为朝廷掌握地方瓷器的生产。有:唐 英、郎廷极、年希尧。

康熙时期:从釉色上来说,以红釉为最著,又称宝石红。因当时曾有郎廷极督造,又有“郎红”之称。此外还有 豇豆红、洒蓝。

古彩:这时期的重要品种。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而发展的彩绘。笔力健劲、又称“硬彩”。多用单线平涂,颜 色浓艳。比明代五彩更有深浅层次之分。

青花:也有发展。康青五色是指渲染的次数增加,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

粉彩:成就最高。始于康熙,雍正时最发达。主要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称“软彩”。(粉彩 来源于珐琅彩+古彩)

粉彩和五彩的区别:1、粉彩用玻璃白(含氧化砷,砷有乳浊作用)涂底,产生不透明效果。五彩不打底。2、粉 彩用渲染的方法,颜色由深到浅,产生浓淡明暗。五彩则是单线平涂。3、粉彩用油料调色,五彩则用胶水着色。 4、粉彩烧制温度为700℃左右,而五彩为800℃左右。5、粉彩有温润匀静的美,五彩则有清新透彻的美。前者调 和,后者挺拔,故有软硬之分。 乾隆时期:

珐琅彩:这时期的重要品种。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最早是用进口的原料,所以又称“洋瓷”。雍正时期,用料已 经能自己烧制。而珐琅彩的制作是以乾隆时为极盛。珐琅彩以前俗称“古月轩”。

珐琅彩的制作:瓷胎是在景德镇生产,运到北京后再加以彩绘,进行第二次烧制。由于珐琅彩多“内廷秘玩”,所 以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颇具宫廷气。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陶瓷的特点: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二、染织工艺 丝织:

南京云锦:是一种华美的织锦。品种有妆花、库锦、和库缎三种。

刺绣: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此外还有鲁绣、汴绣、瓯绣。

苏绣特点:平:绣面平服。齐:轮廓齐整。细:针线纤细。密:针迹紧密。匀:疏密一致。顺:丝理圆顺。和: 色调调和。光:色泽明。

湘绣特点:写实作风,针法多施针,因而刻划物象的真实感较强。

粤绣特点:花纹繁缛,喜用百鸟、鸡等为题材。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具有明快热烈的艺术效果。 蜀绣特点:“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三、金属工艺

6

画珐琅:也称铜胎画珐琅,它是与明代铜胎掐丝珐琅比较而言的。两者区别:一个是掐丝显现花纹,然后填以珐 琅料;一个是涂以珐琅料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从现有的材料看,清代画珐琅产生于康熙时期,而兴盛于乾隆。 四、其它工艺

家具:清代家具的风格和明代的家具风格截然不同。总的来说:明式简练,清式繁琐;明式以造型取胜,清式以 装饰见长。

五、结语: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清代在工艺美术领域中,已逐渐形成 了宫廷和民间工艺两个体系,产生了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为不同对象服务。 第十二章 近代工艺美术

珠山八友: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

需要认识记住的图形:

7

8

9

10

11

12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 图文 

中国工艺美术史前言:工艺美术史的概念: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装饰纹样上看:商代的兽面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艺术风格上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z6718k46347hq70zb090vngk58yn6010f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