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必修3知识讲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编稿:翟秀红 审稿:陈敏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知识经纬

魏 晋

隋 唐

两 宋

明中期

明 清

吸收佛、道精华,儒学有新发展儒、佛、道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程朱理学新儒学体系阳明心学: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致良知新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高途课堂整理知识清单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___①___”。宋代儒学发展形成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代表是程颢、程颐,南宋时期的代表是___②___。 (3)二程的基本观点

___③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朱熹的理学内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5)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_____④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2.陆王心学

(1)南宋时期的陆九渊把“__⑤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代的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提出“___⑥___”和“知行合一”。

(3)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3.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形成,使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高途课堂整理(1)时代背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禁锢思想,吏治腐败;市民工商业者力量的发展; 理学盛行,推崇孔子。

(2)李贽的主要思想: 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___①____“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提倡自然之性,要求个性解放。 2.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揭露___②___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黄宗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对清后期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代表作品是《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___③___,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学先风先河。 (3)王夫之:代表作品是《读通鉴论》。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论思想;认为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朴素的___④___思想,启示近代人民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参考答案: 宋明理学

①三教合一 ②朱熹 ③天理 ④四书章句集注 ⑤心 ⑥致良知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①道学家 ②君主专制 ③经世致用 ④辩证法 要点精析

要点一:全面认识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

【高清课堂: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00:04:27~00:14:11 1.主要观点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需要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

(3)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2.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典型例题】 【例题1】【高清课堂: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00:36:13~00:37:06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哲学内容分为本体论和认识论,核心思想要从本体论角度回答,而B项格物致知属于认识论。C项是王阳明心学思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想的主张,属于认识论范畴。D项是心学的思想,而不是理学的思想。故选A。

答案:A 【例题2】

(2016 吉林高考模拟)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但他学成后,对佛道有很多批评和攻击的言论。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中糅进了佛道思想 B.朱熹最终对佛道思想的排斥

C.理学是以先秦儒学为起点的 D.朱熹维护儒学纯粹性的精神趋向

解析:程朱理学融合了佛道的思想,但材料中朱熹前后对佛道思想不同,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A项错误;朱熹虽有批评攻击佛道的言论,但抨击佛道不能体现出朱熹思想变化的本质,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理学发展历程,C项错误;理学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佛道对儒学冲击,故理学吸收了佛道的内容,理学出现后为了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故大力排斥在当时影响力很大的佛道,D项正确。 答案:D

要点二:运用表格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异同点

认识论 哲学观 达到理的途径

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内心修养 主观唯心主义

高途课堂整理异

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思想,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二者本质同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

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典型例题】 【例题1】

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下面有关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解析: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A项属于程朱理学的主张,B项属于王阳明“心学”的主张,D项不符合程朱理学。故选C。

答案:C 【例题2】

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解析:“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内容。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高途课堂整理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朱熹集理学之大成,陆九渊开心学之体系,理学与心学的最大分歧是世界的本原是理还是心,故选A项。B、C、D三项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不是根本分歧,均排除。

答案:A

要点三:李贽反封建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高清课堂: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00:22:50~00:28:00 1.背景

(1)社会原因:明朝统治后期,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封建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个人原因:李贽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虚伪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 2.内容

(1)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2)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发展,不应该被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3)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3.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典型例题】

(2015 湖南张家界期末考)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 “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D. “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解析:材料中“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做出了大胆的批判。C、D两项描述的内容与明代时代特征不符,B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故选A。

答案:A

要点四:全面把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1.背景

(1)政治上: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上: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关系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界: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思想,摧残人的天性,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5)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2.主张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明清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高途课堂整理孔子是“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于两”的观点。他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性,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惊惧。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主张“经世致用”,他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明静之际的进步思想对晚晴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3.历史意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所处时代的影响是有限的。 【典型例题】 【例题1】【高清课堂: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00:37:07~00:37:43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是

A.抨击君主专制 B.反对礼教 C.提出“致良知” D.注重实学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属于明末李贽的主张;C项属于王阳明的主张;D项符合顾炎武,顾炎武注重实学,开一代朴学之风。 答案:A 【例题2】

(2016 江苏盐城期末)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儒学对立”表述错误,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B项正确;宋明理学从南宋到近代,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完全丧失”表述错误,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未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具备成熟启蒙思想的属性,D项错误。

答案:B

思维拓展:归纳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的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发展。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 领取更多资料

历史必修3知识讲解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中状元计划领取更多资料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编稿:翟秀红审稿:陈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知识经纬魏晋隋唐两宋明中期明清吸收佛、道精华,儒学有新发展儒、佛、道三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ytf06pu5m52amw9lhr375cln2z0hr008b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