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利己主义研究
作者:王曼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所扮演的角色绝对算得上浓墨重彩。他所创作的《罗生门》、《鼻子》等广为人知,其作品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内容以及细节的描写直指人心,在利己主义的表现上尤为突出。本文对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利己主义作了探讨。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罗生门;鼻子
芥川龙之介出生于1892年,是日本二十世纪初期“新思潮”的代表作家之一。由于其成长经历中在知晓母亲在他出生七个月后,在精神病院死去的悲剧,给他心理和性格都孕育出了虚无思想。其早期的的作品中,以《罗生门》和《鼻》最广为人知。其作品的思想性之深邃,个人主义的人性揭露问题上,简单而又深刻。但是目前对于人性中利己主义的研究只停留在及个别作品上,很少把利己主义的研究关联到其所表现的作品上。因此,有必要对其利己主义的表现基础来进行探讨,整体把握和分析,这对于作品思想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1.芥川龙之介作品概述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的素材来源于封建时期的人或事,其中被广泛知道的《罗生门》和《鼻》就分别取材于平安末期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宇治拾遗物语》。不同于其他取材的作品,其作品的立意和故事情节把握上,选取的历史人物都是我们常常被忽略的,其本身对主角的表现在刻意淡化。对小人物的刻画表现出随意的过程中,不经意地让人惊醒。《罗生门》和《鼻》中的人物形象中的僧人就是如此,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芥川龙之介对人物的刻画独树一帜,在历史小说的素材取材上,更加具有时代的超前意义,让历史人物与我们生活的每个人都可以相似。
利己主义作为个人表现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所涉及。但其广泛参与的受众面却不同于其他。因此,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明治维新时期,个人意识的觉醒、自我解放的思潮影响下,个人利己主义并没有被当做是人性的弱点。而被作为进一步主张自我、释放自我的道德标准。芥川龙之介等一众观察敏锐的知识分子对当时过分的自我释放社会现象以文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唤醒了社会生活中冷漠而不自知、怀疑而不自醒的民众。 2.《罗生门》中的利己主义
“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是《罗生门》中的情节。当他对死生不惧、彷徨无措之际,当碰到一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老太时,决定对自身前半辈子的事业重新审视,以剥下老太衣服,逃离罗生门落幕作为故事最后的结局。文中的家奴的情绪转变跌宕起伏,最初的正义感转变为偷盗的过程,不失为人生绝境下的人性揭露地淋漓尽致。从故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