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压配电柜系列产品出厂检验规范 doc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母线搭接采用螺栓紧固,其螺栓直径、个数、排列位置应符合定型设计的样机∕设计图样或《母线、绝缘导线制作安装》工艺守则,螺栓直径应与安装孔径相匹配,螺栓连接组件(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盘型垫圈)应齐全,螺栓应拧紧(弹簧垫圈应压平,有条件者可抽查螺栓紧固力矩),相邻螺栓组件之间平垫间距离不得小于3㎜。 如果母线采用压板连接,螺栓、螺母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图样∕工艺文件规定。压板螺栓、螺母、垫圈不应形成电磁回路。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母线制作质量应在过程检验中进行,若对搭接自然吻合有怀疑时,可卸掉一端紧固螺栓,观察是否自然吻合。 4.2.4母线的涂漆∕包覆及色标

母线(除搭接面外)是否贯穿全长涂漆、包覆绝缘以及涂漆层、包覆的绝缘层的颜色应与试验的样机一致。

若用涂漆∕包覆的绝缘颜色或色标表示相序,应符合相线L1﹑L2﹑L3分别为黄、绿、红,保护导体为黄绿双色,中性线为淡蓝色规定。

若用色标表示相序,应在维修面明显处用规定的色标颜色表示相序。

母线涂漆质量应符合《母线绝缘导线制作安装》工艺守则要求,同一元件同一侧各母线涂覆∕包覆层界限应无明显不整齐现象,界线距搭接处的距离相差不得超过5㎜与搭接处距离应不小于10㎜。

母线包覆的绝缘套应无损伤。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3电器元件选用与安装

4.3.1设备内电器元件(含操动机构)选用

设备内所装的电器元件(含操动机构)的名称、型号、规格、电气参数应与订货合同、设计图样∕文件要求一致。

电器元件的参数应能满足设备铭牌中所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及持续时间、额定峰值耐变电流、额定短路开断电流、设计等级指爬电比距要求。

电器元件制造厂必须是经本厂评审、选择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厂家,元件应有合格证。 电器元件的变更,应有符合《产品变更控制程序》规定的批准文件作为依据。 检验方法:依据设计图样∕文件设备铭牌等,用目力检查。 4.3.2电器元件安装 所有电器元件(含操动机构)安装必须按电器元件安装使用说明书规定安装并满足设计图样规定的位置要求。

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及操动机构,必须牢固地装在具有足机械强度和刚度的支架上,支架不得因操作力的影响而变形,不得因操作时产生的振动而影响仪表继电器等正常工作,且它的分位指示应明显可见,并能正常指示合、分状态。操动件操动方向应符合表2规定。

互感器安装应固定牢固、应采用隔离措施安装位置应便于运行中进行检查巡视且在主回路不带电时便于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更换。

电器元件及外部接线端子布置应便于设备安装、维修、更换元件,调节部件易于接近。 检验方法:依据电器元件使用说明书,设备设计图样目力检查。 4.4柜体结构设计

4.4.1柜体结构设计一般要求检查

柜体结构设计应符合正式设计图样,且符合下列要求: 应满足运行监视和维护工作安全方便进行; 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不影响设备内所安装的开关、操作机构的机械特性和电气性能。对于额定参数和结构相同的可移开部件应能互换。 4.4.2外壳

2

a)外壳(包括门、盖板)必须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并有一定强度,外壳防护等级必须符合4.4.4要求。

b)通风窗、排气孔可用网状编织物或类似材料制造,但应有足够强度,应具有与外壳相同的防护等级。通风窗排气孔的布置应满足在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的气体不致危及操作者。 c)观察窗应使用机械强度与外壳相似的透明阻燃材料遮盖,其防护等级与外壳相同,观察窗位置应便于观察设备内部进行情况,并与带电体有足够间隙。

d)盖板、门是外壳的组成部分,要求同外壳,门的开启角度应大于90°,仅当隔室内触及的主回路不带电且接地开关闭合时才能打开。 检验方法:依据正式设计图样采用目力检查对比,可移开部件互换性检查采用额定参数和结构相同的可移开部件互换检查。 4.4.3隔板、活门

隔板、活门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并接地,防护等级符合4.4.4规定。可移开部件处于试验位置时活门应关闭,活门关闭时不触及活门开启联锁机构,活门不应打开。活门开、闭灵活可靠。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用手力正面推动活门不应打门,推动活门开启联锁机构活门才能打开。并结合可移开部件机构操作试验检查活门开启关闭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4.4.4防护等级

外壳防护等级为IP40,隔室活门防护等级为IP20。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3.5规定的检具进行检查。 4.5接地

4.5.1接地装置与接地标志

设备应设有供与接地系统相连接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螺栓(母)直径应不小于12㎜,接地端子应有防锈措施,接触面应整洁。主接地点附近应有明显、固定、符合GB∕TS465中规定的接地标志。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5.2接地导体型号规格(材质、截面积)

在设备排列方向应设置一条接地保护导体,接地故障发生时其电流密度不应超过∕200A∕mm2(按铜质计),但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30 mm2.。

如果每台设备单独设置接地保护导体,则每台之间接地保护导体均应通过专用端子固定连接。

检验方法:保护接地导体截面积﹥0.87X铭牌规定额定开断电流200A∕mm2。用游标卡尺测量接地保护导体截面,其余目力检查。 4.5.3设备内凡指定要接地的金属零部件接地

壳体内的金属骨架应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接,设备内安装高压电器组件的金属支架、盖板、门、隔板、活门等凡指定要接地的所有金属零件也应直接或通过金属构件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接。可采用螺钉或焊接方法,隔室的门应采用10 mm2铜质编织带与骨架连通。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5.4可移开部件中应接地的金属部件接地。

可移开部件应接地的金属部件应与可移开部件的金属构件连接,而可移开部件与骨架之间应设有滑动接地装置,而保证可移开部件在工作位置至试验(断开)位置中任一中间位置保持可靠接地保护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000μΩ。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3.4规定的主回路电阻测量仪测量。 4.6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爬电距离

主回路相间、相对地空气净距离应与设备额定电压相对应:12KV时不小于125㎜,7.2KV时不小于100㎜,3.6KV时不小于75㎜.

2

爬电比距应与铭牌标注设计等级相对应:0类设计瓷绝缘件14㎜∕KV,有机绝缘件16㎜∕KV;1类设计瓷绝缘件16㎜∕KV,有机绝缘件18㎜∕KV;2类设计瓷绝缘件18㎜∕KV,有机绝缘件20㎜∕KV。

辅助控制电路电气间隙不小于5.5㎜,爬电距离不小于6.3㎜。

检验方法:主回路电气间隙用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钢板尺测量。绝缘件爬电比距用细熔丝或类似物质沿绝缘件表面紧贴,确定其长度后将细熔丝拉直,用钢板尺测量。

辅助控制电路电气间隙、爬电比距用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游标卡尺测量。 4.7辅助控制设备

4.7.1辅助控制电路绝缘导线型号、规格

辅助控制电路绝缘导线应能承载起所有控制回路的电流,当无明确规定时,互感器二次接线及辅助回路的连接必须采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质多股软绝缘导线。导体额定电压450∕700V,并具有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标志。推荐采用插头方式进行连接,使用2.5mm2导线困难时,电压回路允许采用1.5mm2导线。专用计量柜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为4mm2导线,电压回路为2.5mm2导线。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有怀疑时用游标卡尺测量。 4.7.2辅助控制电路布线与连接

辅助控制电路布线与连接应符合《成套开关设备辅助电路配线工艺守则》,辅助控制电路应与主回路采用接地金属隔板隔离,导线端部接线标志应正确、完整、清楚、牢固。若用插头方式连接,插头与插座必须接触可靠,并有锁紧措施。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位置时,插头座拔不出来。

外接端子排列位置与顺序应符合用户提供的设计图样要求。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7.3辅助控制电路开关元件

辅助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型号规格应与设计图样∕文件一致,功能应满足设计原理图要求,空闲辅助触头数和指示开关触头数应符合订货提供的设计资料要求。

辅助控制回路的元件应符合现行有效的国家或行业自身标准。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7.4辅助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安装、仪表、继电器防震

在使用中要求巡查的辅助控制设备应该是可以接近,且没有直接触及高压部件的危险,除使用互感器、分闸线圈和辅助触头等端子上的短导线以外,应该有绝缘板或接地的金属板把辅助或控制元件及它所在的回路和主回路分开。

仪表、继电器防震结构措施应与经型式试验通过的样机∕设计图样一致。 开关位置指示,操动件操动方向以及按钮指示灯排列应符合表2规定。

指示灯、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2682《电工成套设备中指示灯、按钮颜色》规定,其中红色按钮仅允许作分断,绿色按钮仅允许作合闸,其余用户有特殊要求允许例外。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8 隔离插头、接地开关

可移开部件处于工作、试验(隔离)位置时与固定部分相对位置应能清晰地判定隔离插头处于接通、分断位置,并有接通、试验标志。

接地开关合、分标志应能可靠地判定接地开关处于合、分状态。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9 外观 4.9.1螺钉、螺栓连接

所有用螺钉、螺栓连接部位(如元件紧固安装、电气连接、骨架装配、以及已接线∕未接线端子上的螺钉)的螺钉、螺栓均因紧固、无滑牙现象,有防松措施、紧固后的螺栓(钉)螺纹应露出1个螺距,最多不超过6个螺距。

2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9.2绝缘件外观

绝缘件表面应无缺损、裂痕、碰伤、划伤。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9.3防蚀层

凡是黑色金属制成的零部件表面均应有防蚀层。 设备涂覆层颜色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同一批订货设备颜色应一致,涂覆层应无严重碰伤、划伤现象,目力观察不到设备正面、侧面涂覆层碰伤、划伤、修补的痕迹,内面、背面可适当放宽。

设备上电镀层(包括元件本身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现象。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9.4设备装配及零部件加工质量

门、盖板表面应平整无曲翘现象,门关闭后不应有晃动,开起角度大于90°。 零件边缘、开空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裂纹。 焊接处无漏焊裂纹。 检验方法:目力检查。 4.10铭牌、模拟母线

设备及设备内安装的高压组件(如断路器、独立的操动机构、互感器等)、可移开部件均应有耐久清晰的铭牌。

设备的铭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型号、名称、制造日期和出厂编号,型号包括接线方案编号及主回路单线图(模拟母线); 主要额定参数:

额定电压Ur、额定电流Ir、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k、额定短时持续时间TK、额定峰值耐受电流Ip、额定开断电流ISC、额定短路关合电流、主母线额定电流;

防护等级; 设计等级; 标准号。

设备铭牌中额定参数按设备中主回路串接安装的各高压组件中最小参数值标准。 设备铭牌在正常运行中应能看清楚。

可移开部件应具有单独铭牌,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功能单元代号; 出厂标号;

主要额定参数,Ur、Ir、Ik、TK、Ip、ISC及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可移开部件铭牌只要在移开位置能看清楚。

检查方法:目力查看铭牌内容正确完整性,以及被检设备参数一致性。 4.11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在正常室内环境中仅进行相间、相对地工频耐压。

耐压试验值:Ur为12KV时工频耐压试验值Ud为42KV; Ur为7.2KV时Ud为32KV; Ur

为3.6KV时Ud为25KV。

耐压持续时间为t为1min。

试验时设备主回路断口(主开关断口,隔离插头断口)均处于闭合状态,过电压保护元件应解开。

施压部位为依次每一相施加试验电源高压—其余相、辅助控制电路接地导体框架连接在一起与试验电源接地端子连接。

2

对试品施加电压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以防止操作瞬变过程而引起的过电压影响,然后缓慢升高以便能在表上准确读数,但也不能太慢以免造成接近试验电压值Ud时耐压时间过长。若试验电压从达到75%Ud起以2%Ud∕s的速度升压一般可以满足要求。试验电压达到规定值Ud时应保持1min然后迅速下降,但不能突然切断以免可能出现瞬变过程而导致故障造成不正确的试验结果。

如果试品上无破坏性放电发生则认为试验通过。 4.12辅助控制电路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在正常环境中进行。试验时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应短路并与接地断开,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应断开。

耐压试验参数:2Ud=2KV Td=1s

辅助控制回路中使用电子器件可采用不同的试验程序和耐压值,但电机和其他设备试验电压应与回路相同,若已进行试验可以拆除。

试验部位:

所有辅助电路和控制电流连接在一起施加试验电源电压—接地导体和框架连接在一起并与试验电源接地

端子连接;

依次每一与其他部分绝缘的回路施加试验电源电压—其余部分回路和接地导体、框架连接在一起并与试验电源接地端子连接。

对试品施加电压允许采用点试方式,试验变压器低压侧电源不能突然断开。若各次试验均无击穿放电现象,则认为试验通过。 4.13主回路电阻值测量

采用直流降压法测量主回路电阻值。被测回路通以试验直流电流160A(推荐值)在被测回路进行接线端测量该段回路电压降,换算成电阻值。采用专用回路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下列要求:

主回路额定电流Ir大于等于1250A,回路电阻值不大于150μΩ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值;当Ir大于400A,小于等于800A时,回路电阻值不大于200μΩ加上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值;当Ir小于等于400A时回路电阻值不大于260μΩ加上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值。 4.14辅助电路通电检查

辅助电路通电试验主要检查辅助电路接线正确性。一般检查内容有测量回路、信号电路和其他辅助电路。

按该设备的原理图要求,进行模拟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15可移开部件机械操作、接地开关机械操作、防止误操作联锁装置检查。 4.15.1按正常送电、停电操作程序操作试验

主要检查各种防误操作联锁机构能否满足正常送电、停电操作程序要求及可移开部件机械操作。

试验时设备起始状态:

辅助控制电路施加额定电源电压Ua,接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断路器隔离门处于开启状态。

送电操作程序:

将可移开部件插进设备至试验位置,→将辅助控制电路插头插入插座→打开接地开关→将可移开部件插入之工作位置→关闭断路器隔室门→进行断路器合闸操作。

停电操作程序:

断路器分闸操作→将可移开部件抽出至试验位置→闭合接地开关→打开断路器隔室门→将辅助控制电路插头拔出→移开可移开部件。

以上操作5个循环,应能正常操作,可移开部件推进,抽出灵活轻便,无阻卡碰撞现象,活门装置动作正确,灵活可靠

2

高压配电柜系列产品出厂检验规范 doc - 图文

如果母线搭接采用螺栓紧固,其螺栓直径、个数、排列位置应符合定型设计的样机∕设计图样或《母线、绝缘导线制作安装》工艺守则,螺栓直径应与安装孔径相匹配,螺栓连接组件(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盘型垫圈)应齐全,螺栓应拧紧(弹簧垫圈应压平,有条件者可抽查螺栓紧固力矩),相邻螺栓组件之间平垫间距离不得小于3㎜。如果母线采用压板连接,螺栓、螺母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图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yqmp3jtqa6ksx797jw59jajr88ky400wy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