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者何为第一性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两者哪个是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物质第一性);

唯物主义分三种(旧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物质 = 具体的物质形态(个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 物质 = 原子(部分共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物质 = 客观实在性(共性) 唯心主义(思维和意识第一性); 唯心主义分两种: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两者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代表人物: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 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代表人物:康德、休谟、庄子等;

补充: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上也有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代表人是笛卡尔(二元论唯心主义者)。

2、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学所复写、摄影、反映。——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5、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选择题) 7、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34页):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它们仍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实践具有物质性。(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②社会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管理等都属于这一类实践活动。)

③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第39页)(论述题) 区别:①两种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不同。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通过这些力量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是人的这种活动构成的人类历史,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② 两种规律显现的时空形式不同。

③ 自然规律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范文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者何为第一性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yhj398yl83ibqw7s1xb7s7tu43p3900tq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