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教师出四张中国人民邮票,这些邮票(1985年)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生:郑和下西洋。见第2张PPT。

过渡: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第一篇章:郑和下西洋

师:介绍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见第6张PPT。

课件展示:学生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见第7张PPT。 师提问: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现在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教师提问: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见第8张PPT。 学生活动: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2、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3、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思考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见第9张PPT。

学生活动: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5、统治者的支持。 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述。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1、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见第10张PPT。

2、起止时间:1405——1433年。 3、次 数:先后七次。 4、主要人物:明成祖、郑和。 5、出发地点:刘家港

6、到达地区: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7、意 义: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及详细路线。见第11张PPT。

课件展示: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郑和大号宝船长米,宽米,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或一个标准足球场。见第12张PPT。

师:郑和每到一处,赠送礼物,表达友好平等交易。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师生互动: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之比。见第13张PPT。

1、郑和从1405—1433年,航海7次,所用共200余艘船只,大船长米,宽米,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有~ 万人,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哥伦布从1492—1504年,航海4次,所用共17艘船只,旗舰长米,宽6米,船上有罗盘针。有1000~1500人,到达美洲。

3、达·伽马从1497—1498年,航海1次,所用共4艘船只,长34米,宽8米,船上有罗盘针。有160人,到达印度。

教师明确:郑和下西洋——1、时间早、规模大、到达范围广。 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师生互动: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见第14张PPT。

学生讨论:1、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 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师: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么呢?见第15张PPT。 学生讨论:1、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2、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过渡:明朝沿海的倭寇又是怎样剿灭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戚继光抗倭。

4yenw0kykm9d31q9p63i6j6mw9sjhs00dr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