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与疗效的探讨
查小芹* 杨书琴* 高存亮*
【摘 要】摘 要:目的:对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认真剖析不同中药处方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结果与结论:中药汤剂的服用既要掌握好煎煮的方法,还要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确保中药的疗效。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中药;煎服;疗效
中药汤剂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口服剂型,其煎煮质量的控制以及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探讨如下。
1 中药煎煮方法
1.1 容器选择:以砂锅、搪瓷、不锈钢等为宜,以砂锅煎药最好,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因金属器皿含有不同微量元素,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产生具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
1.2 煎药用水:在现代中药学中常用干净水、蒸馏水、纯净水,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可。
1.3 用水量:常规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一般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药面3-4厘米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煮时用水量相应减少为宜。 1.4 煎煮前浸泡:中药在煎煮前要浸泡30分钟左右,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煎出。
1.5 煎煮火候:中药煎煮十分讲究,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
火(即小火)煎煮,直至煎成。
1.6 煎煮频次:每剂中药常规煎煮两次。一般药头煎于水沸后煎20~30分钟,二煎于水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头煎于水沸后煎30~35分钟,二煎于水沸后煎20~25分钟;解表药头煎于水沸后煎15~20分钟,二煎于水沸后煎10~15分钟。将头煎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药液的浓缩,成人200~250毫升为宜,小儿50~75毫升为宜。
1.7 特殊煎法与处理:①先煎:就是把标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②包煎:一般是种子和花粉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如车前子、旋复花等。③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避免贵重药材浪费,保证有效成份煎出,如人参、犀牛角等。④烊化:指胶类药物,如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⑤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如玄明粉、芒硝、蜂蜜等。⑥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粉不能与其它药一起煎煮,多冲服,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如羚羊角等。⑦泡服:含挥发油的药物,用量少,如番泻叶等。⑧熏洗外用:药液熏洗,如熏洗剂。
2 中药服用方法
服用中药汤剂时,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服药时,严格按温度、方法、剂量、时间、次数和注意事项的具体要求服用,从而保障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做到科学、合理地用药。
2.1 服药时间: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次数。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的(心、肺),如眩晕、咽痛等应在饭后服用。
2.2 服药量:⑴分服: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轻需要调治的患者。一剂汤药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⑵顿服:适用于急性病及病情较重的,应急速治疗的患者。一剂汤药可1次服下,药力大而猛,充分发挥药效。⑶特殊情况:①危重病人应该少量多次服用;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个体差异,一般见出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以免出汗、泻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②使用峻烈的药物以及有毒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反应或伤及人体正气。
2.3 服药温度:⑴温服:一般来说汤剂需要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⑵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症。凡是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该冷服。
3 讨论
3.1 掌握正确煎药方法:中药煎煮方法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李时珍阐述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中药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其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中药的煎煮,应根据药物性质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实注意火候、时间,药物的加入顺序等环节,才能保证汤剂的质量[1],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