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促进银行业务创新转型的思考
摘要:开放借贷平台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一脉相承,平台不仅是借贷商业模式的重大探索,更有助于新金融企业打造以自身服务能力为核心的生态圈,为下一轮的金融服务竞争聚集发展优势。开放借贷平台主线在于“互联、开放、合作、共享”,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打通,能够实现用户、产业、社会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银行业务 一、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开放银行(OpenBanking)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创新的新浪潮。开放平台的概念源自互联网行业,指的是互联网公司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以数据接口(API)的形式开放出去,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开放借贷平台指机构将全套业务流程进行模块化拆分,与合作方各做一部分或者在全流程引入服务提供方,共同完成借贷业务。借贷开放平台的产生,是金融科技促进银行信贷业务转型的新生事物,有助于加速我国普惠金融的进程。普惠金融最初的基本形态是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涵盖了储蓄、支付、保险、理财和信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有的侧重交易的便利,有的侧重居民生活的改善。而有的则侧重对创业投资的支持。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普惠金融最终都将着力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进社会福利。从理论到实践,全世界对发展普惠金融已达成共识并列出路线图和时间表。世界银行敦促各国政策制定者推动普惠金融建设,关注有益于贫困人口、妇女及其他弱势人群的产品.到2020年实现为所有工作年龄的成人普及金融服务的目标;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明确目标。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准确把握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以及发展处于什么阶段的问题。目前,中国有四类群体的金融服务需要得到加强。最大的困难群体是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基础金融服务不足(存取款难、汇款难、贷款难等)问题突出;第二类群体是低薪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第三类群体是小微企业:第四类群体是失业人员。后三类群体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中国与世界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差距,各地发展进程也不相同.需要客观评价作为制定政策和推进工作的基础。本文的贡献在于对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测算和评价,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多项政策建议。普惠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国际上最初重点关注的是银行信贷可获得性,有时将保险业纳入范畴。但较少涉及证券业;但近年国际组织开始着眼于“宽内涵”、“多维度”的普惠金融。广泛涵盖支付、存款、贷款、保险、养老金和证券市场领域,实现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手机银行、银行代理,发展小额存款、小额贷款、小额保险,降低国际汇款成本,完善征信和支付体系,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金融创新,探索发展风险创投和创业板市场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等,视角越来越广泛。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传统借贷业务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资源共享、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移动互联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着银行的市场环境、金融生态和商业模式,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面临转型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创新业务、服务和商业模式,以更
优质的产品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自身实力,而且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已逐渐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到“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然而,传统商业银行以线下为主要渠道,服务模式具有高成本、低效率等特征,已不能满足社会和银行自身对于金融交易的需要。在新时期,银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新的资源配置调整旧时期以资产高增长、不良率上升为特征的业务格局。 (二)市场经济主体需求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主体需求特征表现为:普惠金融刚性需求。
第一,个人客户信贷及投资需求呈客户长尾、多元化、碎片化、小额度、交易高频、规模量大等特征,传统线下模式难以匹配风险、控制成本,而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则可高效服务于小额高频交易,实现产品分层、风险分层等。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将为银行带来业务模式变革和发展动力。第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依旧显著。中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由于信用数据不足、偿付能力的不确定性,仍然面临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那么,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低评级小微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风险隔离、产品设计和匹配等,成为商业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突破口。 (三)金融科技推进金融业媒介变革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包括银行在内的脱媒化变革,具有场景化、数据化、共享化特征。消费端服务的获取方式已经被PC和移动端彻底改变,从原来以银行为主的方式蜕变为多信息接入主体(如电信、电商、微信等平台)模式。依托互联网的开放式平台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商业银行业务呈线上化、数字化、信息中介化等特征。 三、我国借贷开放平台市场分析 (一)我国传统借贷业务的不足
金融机构包揽全局,难以“大而专”传统借贷业务从申请到放款的全部环节均由金融机构独立完成,金融机构往往囿于其业务范围、客群偏好、风控技术、服务网络、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形成“大而专”的业务格局。这阻碍了借贷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客户体验的提升和定价的降低。复杂性高、标准化难、规模经济失效与支付、理财等业务相比,借贷业务很难完全标准化,复杂性更高,借贷规模的上升会加剧风险,即规模和风险集聚效应明显。此外,当客群不断下沉,业务风险上升的速度往往超过借贷规模或业务收益增长的速度,即传统借贷业务并不具备规模经济。以支付业务为例,市场头部效应明显,微信和支付宝市场总份额可以达到90%,而四大行借贷业务加总不及市场总份额的50%,对个贷和借贷来说则比例更低。银行普惠信贷业务保守银行的优势在于资金成本低、线下网点密集、拥有抵押的大额贷款,而在无抵押的小微信贷、消费金融等方面则相对保守。资金端、资产端、服务端单打独斗短板明显,借贷市场资金端、资产端以及服务端各有优势,市场参与方单打独斗存在短板,譬如小贷公司具有杠杆限制、资金来源有限等劣势;而互联网公司有流量、有场景、了解客户,但金融科技公司虽拥有技术优势,但缺少流量和应用场景。单一机构任何一个环节的能力局限或成本高企都会阻碍规模化运营、可持续化增长,导致借贷业务推行受阻,难以持续下沉,造成发展瓶颈。 (二)我国借贷开放平台的现状
2013年,中国银行发布中银开放平台,开放了跨国金融、代收代付、移动支付,以及地图服务、网点查询、汇率牌价等1600多项接口。与此同时,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开放平台新金融玩家阵营。2014年8月,支付宝钱包宣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商家和开发者可通过平台上的API接口,共享支付宝钱包的技术、数据和用户资源。
开放平台是构建银行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最佳技术实践。商业银行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通过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圈扩展的商业模式,打造共生共赢的新型链圈式金融生态,实现银行与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共享、场景融合和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覆盖衣食住行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借贷开放平台的运作模式 1.科技赋能模式
科技赋能模式,即互联网公司背景的新金融巨头,依托自身(股东方)的场景和流量以及技术能力,向合作方(通常是金融机构)提供获客与风控方面的支持。一般采用联合贷款或者纯粹的获客辅助,以在线业务为主。
譬如蚂蚁金服向金融机构输出流量和技术,以联合贷款或者助贷的形式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2018年以来,蚂蚁金服正式开放花呗和借呗业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面合作,由金融机构承担核心风控责任,蚂蚁金服名义上不兜底。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亦推出“凡星计划”,在未来3年,计划与1000家金融机构合作,服务3000万小微企业经营者。此外,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主打微粒贷,从一开始就采用联合放贷的模式,以有限的资本金,撬动了超过万亿的贷款发放量。
科技赋能模式的优势在于技术导向,效率高,风险可控,尤其适用于线上消费场景这类线上数据充分、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短期小额信贷业务。通过这一模式,BATJ在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2.科技聚合模式
聚合式平台模式是以一个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开放式平台为中心,将信贷业务环节模块化,“将环节开放,将能力聚合”,共同完成借贷服务。其中,聚合式平台在资金、获客、风险评估、风险承担等业务环节引入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实现多对多、全流程的开放,形成一个有机的借贷生态体系。科技聚合模式理论上,在各参与机构遵循自身经营资质要求和机构间合作规范的前提下,彼此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风险管理、科技研发、金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以协同方式消除业务短板,最大限度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覆盖线上线下。
譬如,平安普惠专注解决个人和小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在每个业务流程引入不同的合作机构,实现全流程开放,以此最大限度下沉,覆盖线上线下,逐渐探索出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开放式聚合借贷服务平台模式。
科技聚合模式输出更为全面的服务能力,在面对普惠金融人群差异化、分散化、非标化的复杂需求时更加有效。平台聚合生态链上各主体的比较优势和资源,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的普惠金融人群独特的借贷需求去匹配各个业务环节上相对应的优势服务方。聚合模式提高整体业务在获客、风控、资金、贷后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同时将风险分散,引入低成本资金,实现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三降”,使业务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并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成为可能。这有利于解决借贷供需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散,缓解普惠金融的重资产难题,
最终提升借贷服务的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四、金融科技促进银行业务创新转型的思考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的合作有助于推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个性化,进而打造智能金融体系。
(一)打造开放借贷银行
开放银行作为一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银行通过移动互联网将金融服务能力输出给第三方,银行不必直接面对客户,而是通过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服务。银行需要依据自身特质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壮大客户群体,为打造开放银行提供高标准的基础生态。第一,以市场为导向,以场景金融为抓手,以开放平台为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根据开放银行的特点,配套实施业务、运营、管理体制改革,聚焦金融生态链深耕细作,不断拓展银行金融生态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信贷发展实际以及传统金融行业借贷业务转型机遇和趋势,建立健全开放借贷业务规则与监管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构,不同种类的借贷业务,设置相应的服务红线,明确允许开放的信息接口类型、服务范围等关键要素,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群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第三,商业银行应该聚焦生态、支付、数据、科技能力等领域的建设,充分挖掘第三方APP(社交、财务、生活、出行、电商、非银金融等),将银行服务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开放银行的红利逐渐释放。
(二)金融科技促使银行系统模式升级
银行业传统的数据存储、核心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数据和业务需求。自2016年监管部门积极推动银行走向云端服务以来,四大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已部署云平台。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已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可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通过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架构搭建服务,使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商业银行打造云端服务、升级核心系统,实现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
(三)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小微金融助贷模式
传统的小微金融模式有着成本高、难以规模化的特点。在新的科技浪潮下,以科技为核心的助贷机构可帮助银行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评,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拓展新的数据来源和评分算法,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风险控制水平,进而提升银行的获客能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CapitalOne率先瞄准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在我国,以萨摩耶金服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持牌机构提供助贷服务。目前,萨摩耶金服已和19家持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
(四)一站式、流程化数字信贷解决方案
在传统信贷领流程中,包括营销、贷前、贷中、贷后等各个模块都可以利用科技金融手段提升效率。各个模块也都涌现出了细分市场的技术供应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一模块的解决方案固然在某个方面对银行的业务有提升作用,但信贷业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流程,获客的渠道和方案决定了风控的方式,甚至也是风控的一部分,同样也关联到贷后的处理方式。因此,以飞贷金融科技、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玖富集团、融360天机、智融集团为代表的一站式、流程化数字信贷解决方案能帮助银行更快捷地适应数字化时代。 (五)助力中小银行打造联合运营模式
中小银行通常缺乏线上运营产品的经验和专业团队,即便获得一站式、流程
化数字信贷解决方案,因自身能力有限难以成功部署。这些银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解决方案,更是运营产品的技术能力。因此,中小银行与科技金融公司的合作,打造联合运营模式,不单提供产品、系统和服务,而且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应以实现运营目标为目的,助力中小银行自身运营能力的提升力。 参考文献:
[1]张晶云,傅斌,李彩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20(03):70-73.
[2]罗毅.数字化技术在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领域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19(12):10-13.
[3]张圆,张婷婷.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28-30.
[4]李拔豪.基于大数据视角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20(04):51-52.
[5]李丽华.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4):21-22.
[6]周婷婷.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法变革的促进作用探究[J].法制博览,2020(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