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一) 人口与地理环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1~2题。
表1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 年份 经度 纬度 1990年 125.01°E 42.93°N 2000年 124.98°E 42.86°N 2010年 124.97°E 42.84°N 2013年 124.95°E 42.83°N 表2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 年份 指数 1.东北地区( )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
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1.C 2.D [第1题,读表1并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中心在纬度上逐渐向南移动,在经度上逐渐向西移动,因此可以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人口重心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根据同一经线上两点纬度相隔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 km。第2题,各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主要原因是由于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西南迁移。]
1990年 0.3 236 2000年 0.3 250 2010年 0.3 294 2013年 0.3 314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 )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4.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C.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3.B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区域人口所占比重一般较大。第4题,K地区面积小但人口密度大,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小,故应为长江三角洲。]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C.产业结构
6.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C.西欧
B.西亚 D.南美 B.生育观念 D.自然灾害
5.C 6.B [第5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从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第6题,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洲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较均衡;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
经济学家发现,夜生活持续时间越长,内容越丰富,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越高。据滴
滴出行的数据显示,我国22:00到第二天06:00出行占比最高的10个城市中有4个位于珠三角地区。据此完成7~8题。
7.珠三角地区夜间出行人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年人口多 C.上班时间长
B.流动人口少 D.年轻人口多
8.数据显示,深圳夜间年出行人数多于北京,是因为深圳( ) A.冬季更温暖 C.受港澳影响小
B.食材不丰富 D.交通更便捷
7.D 8.A [第7题,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年轻人口多;夜间出行人数多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口多,夜生活持续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外来流动人口多;上班时间长,夜生活时间少,不是夜间出行人多的原因。第8题,数据显示,深圳夜间年出行人数多于北京,是因为深圳冬季更温暖,温暖的气温不影响人们夜生活;深圳位于南方,食材丰富;受港澳影响大;交通没有明显差异。]
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1亿人,比2017年减少了378万人,这是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四年下降,但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据此完成9~10题。
9.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B.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 C.极端自然灾害频发 D.地区间发展差距缩小
10.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人口增长率上升 B.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C.农村的留守问题得到解决 D.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减少
9.B 10.A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在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但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说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减小的同时,城市化水平在提高,也就是部分流动人口已经转变为城市居民。 第10题,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因此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等级不会因人口流动而发生改变,城市服务功能不会发生改变;我国人口流动导致农村的留守儿童出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大。]
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空间距离 ②交通方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地形阻隔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1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 ) A.山西、青海 C.云南、北京 13.该图说明( )
A.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 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 C.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
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
11.C 12.B 13.C [第11题,图示反映流出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上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第12题,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
B.广东、安徽 D.山东、内蒙古
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各自流入地和流出地可判断答案。第13题,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15.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C.上海市
B.天津市 D.重庆市
14.C 15.D [第14题,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对。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第15题,由上题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且该直辖市2016年的户籍人口大约是3 400万,可推断为重庆市,D对。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少于迁入人口数量,且2016年三市的户籍人口均少于3 000万,A、B、C错。]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地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如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回答16~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