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刘春兰
3月29日赴西宁听了湖北省黄冈中学刘曙光老师的关于2009年青海省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其内容分四部分:一、解读2009年考试大纲;二、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三、我校语文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四、破解二轮复习的六大重点难点。其中的“破解二轮复习的六大重点难点”对我有一定的启示。尤其是其中的“表达技巧”的内涵、答题方法指津与作文的命题趋势这三部分,对我的教学工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表达技巧”的内涵中,又分四部分进行讲解:(一)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二)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三)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四)谋篇布局的技巧。这部分教我以知识,使得我在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技巧。
首先,讲了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其中含了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用典等修辞的含义与例子,看出李老师的功底深厚且能善于用书中的诗句来引申,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告诉我们的信息是高考语文中的诗句多是课本中的名句。要通过课本来带动学生学习。其次,讲到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结合课文诗句讲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突出天姥山的高峻奇伟。又举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琵琶声优美动听。告诉学生
要善于归纳。还有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第三,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从衬托与对比两方面谈: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也叫烘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天净沙?秋思》。反衬的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例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用心体会。第四,谋篇布局的技巧。这部分讲了卒章显志、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两种布局的技巧。
在答题方法指津这部分中,教给我以答题方法。1.建立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库。2.熟悉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常用的设问形式。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或手法)?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试从“静”与“动”(虚实)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3.审清题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提
示定向思考。做题前,仔细阅读题干,抓住提示性词句,判断命题者是就表达技巧的哪一方面出题,得分点应在哪一点上,从而明确自己的思考方向,并此基础上才可能正确作答。规范答题步骤,严密组织语言作答。答题时,我们要做到“三步到位”,遵循如下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分析该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3)该技巧写景抒情方面的表达效果。
在作文命题的交流中,了解到从近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经历了一个由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多元化并存的发展轨迹,总体趋势是从开放走向限制。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由开放性的话题作文逐步回归限制性的命题作文。题材内容人性化,从强调理性思辩走向注重感性体验。因此,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淡化道德训诫,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高考作文试题更加注意对人的关注:或指向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或指向人的外在生活阅历,或指向人的生活状态,或指向人的精神发展,或指向人与环境,或指向人的思维方法、思想方法、价值判断等。
并提出要求:高考作文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掌握把握本质的一些方法。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同时,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上的特殊性。
第二,把握一些“理论武器”。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交织,鱼龙混杂,不易分辨,同时事物的本质往往也有个逐步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政治课本里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论书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论析,也得时时留意。这样,带一点“理论武器”走进考场,根据需要,适当地、妥帖地加以运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在研讨学习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了解到许多新的高考信息及高考动向,为我的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