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6-02-13_读通鉴学权术:极为完美的四步进谏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通鉴学权术:极为完美的四步进谏术!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十八,二零二卷

【原文】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译文】九月,壬申(初七),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论罪应当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特意命令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说:“这两人的罪行不够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帝的威严,直言规劝,自古以来就认为很难作到。我以为遇到桀、纣则困难,遇到尧、舜则容易。现在依照法律不该处死的人,而陛下特意杀他,是法律不能取信于人,人们将何所适从?汉朝张释之对文帝说过:‘假如有人

盗取高祖长陵一土,陛下如何处分他?’现在因砍一棵柏树而杀两位将军,后代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我之所以不执行处死他们的命令,是恐怕使陛下陷于无道的处境,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分析】

一、进谏高风险,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前赴后继? 1、为忠心

传统的儒家文化,就是讲究,忠言逆耳利于行,以铁肩担道义的气节来看到谏言的。对帝王的错误直言不讳,觉得只有指出领导的错误,这才是自己本职的工作,不然就是失职。但是很多时候,说话不讲究方式,让领导反感,从而适得其反。大多数人认为,谏言就是表达忠心的形式。商朝比干进谏商纣王,而自己却被挖心而死,赢得千古忠名。 2、为博名

有些人,为了沽名钓誉,就是唱反调,觉得这样能够落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进谏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内容的意义。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实这样的进谏就是一个行为艺术。明朝海瑞就是一个这样以进谏为行为艺术的高手。他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然后买好棺材,告别家人,等死。如果皇帝杀了他,也就成就了他的忠臣之名,而名垂千古,直接把皇帝逼到昏君的死角。 3、为升职

还有一些个权术高手,深刻的把握皇帝的心态,通过进谏的技巧,完成高风险,高收益的政治投机,来使自己进入到领导的视野,从而获得忠心的名号,让领导认识到自己是个人才从而得到

提拔。把进谏当成自己晋升的工具。通过进谏即表达自己的才华,展示忠心。

二、狄仁杰完美的进谏术结构分析 1、第一步,明示领导身贴明君的标签。

狄仁杰说“冒犯皇帝的威严,直言规劝,自古以来就认为很难作到。我以为遇到桀、纣则困难,遇到尧、舜则容易。”皇帝被贴上了明君的标签,这样进谏,皇帝就不能不顾忌纳谏的政治意义。如果不纳谏,自己就成了桀纣一样的人物。这种话术,让自己进谏首先具有了合法性。

2、第二步,揭示这种行为的不利后果。

狄仁杰接着说“现在依照法律不该处死的人,而陛下特意杀他,是法律不能取信于人,人们将何所适从?汉朝张释之对文帝说过: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土,陛下如何处分他?”直接摆脱了对领导决策的当下评价,从未来的发展的不利后果着手,避免了当下决策的对抗性质,从而避免了直接和领导的冲突。从而引导领导从未来的厉害角度从新思考现在的决策。 3、第三步,暗示对领导身后不利评价。

狄仁杰进一步说“现在因砍一棵柏树而杀两位将军,后代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这句话狄仁杰说的很巧妙。并没有直接对领导作出评价,说你这样做会被人为是昏君,会有差评,而是引导领导自己思考,让他自己去想未来身后的评价。点到为止的话术,即激发了领导的思考,又避免了对立情绪。进谏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引导领导去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立足当下对决策的评价,这个是进谏术的核心部分。 4、第四步,展示自己所做所说是忠心。

进谏完了,也就该说自己的目的了,这个是解释自己行为,表达忠心的结束语,当然如果说的太多就太露骨了,只能做个比较的展示,所以狄仁杰最后说“我之所以不执行处死他们的命令,是恐怕使陛下陷于无道的处境,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这个明着说对皇帝的忠心,暗着指出自己是张释之一样的名臣,忠臣。

经过四步的说服,让唐高宗从新做出了决策,也认可了狄仁杰的能力,因为救了这二人还获得了军界的美誉,让狄仁杰迅速的获得了提拔。一个完美的政治投机完成。 三、唐高宗提拔狄仁杰为侍御史的权术

唐高宗在这个时间之后迅速提拔了狄仁杰,这个举动看似正常,其实权术意味浓厚。

1、调离是为了搬走绊脚石。

尽管对抗领导的觉得是为了领导好,但是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的意图被贯彻时有阻碍。你有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既然处罚你会有不利的影响,那就调走你,你不在这个位置了,也就不会阻碍自己的意图了,换个听话的在这个位置。升迁是为了调走狄仁杰,让自己的意图以后顺利贯彻。 2、调离是为了发挥其优点。

进谏都是对领导的对抗,无论什么态度,都不会让领导很爽,所以,直接升级为侍御史,用他来监察百官,这个就能发挥优势了,直言不讳,恰恰让这种的有性格的人发挥优势,为自己服务。直性子的人,不怕得罪人的人,就是个干监察。 3、调离是为了展示好形象。

既然同意了狄仁杰的谏言,如果不提拔他,就是再告诉别人自己还在生气,自己的胸怀很小,而提拔了狄仁杰,展示出来的公众形象就是一个善于听取臣下谏言的好领导。这对臣子是个良好的示范,和鼓励。也让唐高宗找到了自己老爸唐太宗和魏征的感觉。

对于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的砍树行为,狄仁杰通过正确且完美的进谏技巧,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快速的提拔。认为: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会。化解了危险,也就得到了提拔,另一方面,我们也学到了,唐高宗高超的领导权术技巧。

2016-02-13_读通鉴学权术:极为完美的四步进谏术!

读通鉴学权术:极为完美的四步进谏术!【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十八,二零二卷【原文】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s375enhb507xn0uyq64mg6283nif00q0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