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7年对口单招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强迫(qiáng) 谙习(ān) 瘐毙(yǔ) 迸发(bèng) ....
B. 针砭(biǎn) 谄媚(chǎn) 电掣(chè) 鞭笞(chī) ....C.不啻(chì ) 叱咤 ( zhà) 逮捕(dài) 啜泣(chuò ) ....D.发怵( chù) 椽子( chuán ) 忖度(cǔn ) 悲怆(chuāng )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筚路蓝缕 迁延顾步 重蹈覆辙 不卑不抗 B.不落窠旧 挥斥方遒 咄咄逼人 余音袅袅 C.不肖子孙 左睇右盼 曾经沧桑 带月披星
D.人为刀俎 殒身不恤 蓊蓊郁郁 瓮牖绳枢 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博闻强识(记忆) 讳莫如深(隐瞒) 不能自已 (已经) ...B.爱莫能助(同情) 不即不离(接近) 固若金汤 (金属) ...C.安之若素(平常) 陈言务去(一定) 不以为然 (对) ...D.沧海一粟(谷子) 振聋发聩(耳聋) 惨淡经营(凄清黯淡) ....
4. 下列各组关联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_______给我们许多惊奇,_________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_______,这细腰蜂_______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
A.即使 却 但是 不论 B.虽然 但 而且 不但 C.即使 但 而且 不但 D.虽然 却 但是 不论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 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B.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发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C.现在的医学理论着实让人震惊:不仅可以给患不治之症的人移植胎儿细胞,不久的将来,胚胎移植还能创造奇迹——医治帕金森综合症、中风、糖尿病等疑难病症。 D.航空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后,飞机的油耗不仅大减少了,而且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 6.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B.经过多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一种极小的蚋,和它们比起来,蝉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呢!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
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B.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比拟)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通感) D.他马上就捞起“扰乱治安”这根稻草来。(比喻)
8.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北极狼不仅比温带地区的狼个子大,而且也要肥一些,身体更接近圆形。(说明)
B.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抒情)
C.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描写)
D.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议论)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我的母亲》 散文 汪曾祺 中国 B.《寂静的春天》 说明文 雷切尔·卡森 美国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 普希金 俄国 D.《语言的功能》 学术报告 王蒙 中国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满的生活的憧憬,抒写了一个伟大的
天才诗人崇高、美好而现实的理想追求。
B.《过去的年》通篇写对童年过春节的回忆,文末又将思绪收回到现在,在今昔对比感慨中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况味。
C.《工商文明的基因》引言部分从整体上阐明工商文明的作用;主体部分先标出其名称,然后分别对该构成要素的表现、作用或意义进行阐述。
D.《茶馆》中的人物秦仲义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一)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也有一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色层,果脐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这一类品种不适于制作罐头荔枝。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宋代用盐梅卤和扶桑花制成红浆,浸渍荔枝,然后晒干,壳仍红色,叫做红盐,现已失传。单纯晒干的叫做白晒,就是现在通行的干制法。还有剥出肉来蜜渍的,现在也没有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蛇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
月荔枝丹》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文中引用《咏荔枝膜》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错误。 C.从植物学的观点看,荔枝真正的果肉恰恰是连同果壳一起扔掉的那一层膜。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诗句是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 12.文中对荔枝肉是假种皮的说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B.体现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具有文艺性的特点。
C.说明作者观察细致,能发现事物的微细和特殊之处。 D.说明白居易对荔枝果肉的认识完全正确。 13.选文中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作诠释 B.列数字 C.下定义 D.引用 14.对文中引用杜牧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诗的用意在于讽刺唐代统治者为吃鲜荔枝劳民伤财。 B.此处的引用属于举例考证性引用。
C.作者引用该诗是为了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D.引用该诗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1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释疑问—讲知识—提建议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B.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C.在说明荔枝的果实时,根据结构特点由外到内进行说明的。 D.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按照考察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二)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
A.选文第一句话照应了文章开头“膜如紫绡”,同时也给我们纠正了白居易的错误认识。
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选自乔治·萨顿《东
方和西方的科学》
16.能作为全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B. 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C. 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D.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17.选文中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引用论证 18.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的“实验科学”是指20世纪20—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 B.“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东方科学比如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以及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做过相当大的贡献,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C. 选文中作者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D. 选文为全文的引论部分,提出在科学方面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论述了西方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文明的原因及其危害。 19.联系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阐述科学史观原则的议论文,作者乔治·萨顿,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的重要奠基人。作品有《科学史导论》等。
B. 本文中所说的东方,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C. “光明从东方来”是以太阳从东方升起比喻来自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念对西方的影响。作者认为东方的人文主义理念比西方的法则更有价值。 D. 本文既有严密的论证结构,也有开阖。文章结论部分由反入正,总结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20.下列各句中“则”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金就砺则利 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2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
A. 令将军与臣有卻 B. 而相如廷叱之
A.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C. 句读之不知 D. 外连衡而斗诸侯 2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此亡秦之续耳 B.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C. 燕王,吾所立 D. 伏尸百万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 三子者出,曾皙后 B.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拔剑撞而破之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 术业有专攻 B. 分裂山河 ....C.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D. 且知方也 ..25.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六国论》一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B.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周游列国,晚年编写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C.《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之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D.《将进酒》作者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渴望入世而不能的抑郁、悲愤、狂放之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
(一)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6. 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词的开头三句描写了眼前之景,这些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分) 2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中的“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分别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29. 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 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