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一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限时检测(一)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20分)

答乔适书

[宋]穆修

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先进则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噫!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于今哉?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 .

观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试为足下言之:

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也。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何者?行夫道者,虽固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穷于下也,则为君子。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穷也达.也,皆本于善焉。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穷于下也,何君子乎?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

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足下心叨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固守而弗离,坚持而弗夺,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不宜,某白。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 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阔:空泛,不切实际 .B. 信有志于古矣 信:确实,的确 .C. 穷也达也 穷:困顿,不得志 .

D. 坚持而弗夺 夺:争夺,夺 .

解析:D D项,“坚持而弗夺”意思是“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夺”意思是“丧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B.C.D.

解析:A 都用在并列复句中表示并列对举,可不译;B项,于:介词,在/于:介词,向;C项,以:介词,用来……的(办法)/以:介词,凭……身份;D项,而:连词,并且/而:连词,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文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所抵触。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

B.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

C.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所以,学习古文成为贤能公卿,学习当下文章成为小人。

D.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文,将来一定有所出息。

解析:C C项,“学习古文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成为小人”,这种说法错误,应为“行道者成为贤能的公卿,只追求名声者成为小人”。学习古文是行道的一种途径方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解析:根据名词与代词“足下”“年”“心”“时”“仁义”,虚词“之”“于”“焉”,以及“当少秀之年”和“怀进取之心”结构相同,“与之者寡”和“非之者众”结构相同,再结合本句意思判断。

答案: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译文:

解析:句中:“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判断句,“于”,表被动,被;“质”,指出。 答案: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译文:

解析:句中:“交存”,交织并存;“浸微”,逐渐衰退;“骤”,迅速。

答案: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

参考译文:古代为文之道中断而不被推行,在时间上已经很久了。当今的读书人,文风习惯崇尚浅薄鄙陋,如果不是句式整齐、声韵对偶的文章,他们就不会听不会读。浮夸、粗制滥造的写作方法,相互追随且四处流行,没有其他不同的方式。在这之间,(如果有人)只拿古文交谈的话,那么(别人就把他)与奇谈怪论者一样看待。大家又排斥、辱骂他,怪罪、诋毁他, 不是把他看作迂腐,就是指责为糊涂,说他背离时代、远离名声,在追求富贵方面迂阔、不切实际。前辈中没有赞誉他的人,同辈中也没有附和他的人。他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用坚决的精神来坚守(古文之道),不用坚韧的意志来坚持(古文之道),那么没有不害怕和怀疑的,并且后悔想(改变)的,突然之间就会又离开这条道路而走向那条道路了。唉!仁义、忠正的君子,难道单单多出现在古代,却在当今很少出现吗?这也是由于世俗的风气,众人形成的势头,使(读书人)不能够崇尚古文之道罢了。

阅读你的十篇文章,(感觉你)的确在古文方面有追求。(你)来信询问我说:“想要向当今的文章学习,却担心变得浅薄鄙陋;想要向古文学习,却害怕在世上不能够取得功名,学习应该指向什么?”(我)引用韩愈先生的《师说》的观点寻求解惑。你正值青春年华,怀着进取的志向,在仁义不兴盛的时候学习古文,赞同学古文的人少,批评学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没有困惑吗?因此写信问我。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我)只是因为退隐、无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因此能够从事于不急功近利的古文,有人称我是喜欢古文。所以你对我充满了深厚的期待,大概是被我的言论所感动,于是寻求自己的同类

吧!试着为您说说:

向古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大道的方法;向今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方法。大道,说的就是仁义;名声,说的就是官位俸禄。既然这样,那么追求大道的人能兼顾到名声,追求名声的人就没有兼顾大道的办法了。为什么呢?践行大道的人,虽然确实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 然而(当他)在上层做官时,就成为贤能的公卿,(当他)困顿处在下层时,就成为品格高尚的人。当他处于上层时,给君王建成礼制,给人民带来安定;当他处于下层时,就孝顺和愉悦亲人,修养身心。无论困顿还是通达,都源于善。守望名声的人,确实也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然而和上面的情况都相反。在上层做官,哪有什么贤能公卿呢?在下层困顿的时候, 哪有什么君子呢?他在上为官时,对君王和人民没有什么帮助;在下层时,不能孝顺愉悦亲人,也不能修养身心。无论困顿还是通达,都离开了善。所以说践行大道的人,对名声能兼顾;守望名声的人,没有对大道兼顾的办法。

你有志于大道又对名声不忘怀,对古文喜欢学习,对当下的文章也喜欢学习。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你心里明白仁义大道,又学识渊博,应该坚守,不要离开(大道);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尽力而为,不要停止,那么必将获取大的名声了。学习的真假有别,文章的意图和功用自有收获,有什么好困惑的呢?说得不恰当,但这正是我想说的。

二、(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说 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

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逮暮乃归 逮:及至,等到。 .B.其得鱼与午前比 .C.其数试而不遇也 .

比:比较。 遇:得志。

数数:屡次,常常。

D.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 ..解析:B 比:相同,相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B.C.D.

解析:A 则:表转折,却。B项,乃:才;却,竟然。C项,焉:代词,那里;兼词,于之。D项,且:连词,表递进;副词,将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钓》以钓鱼“求得”譬科第求取,意在表明钓胜于鱼,即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B.作者认为,钓时心想“得大鱼焉”是悟“趣”未彻底,导致劳神忍苦。文章于现身说法中暗寓讽意。

C.文章虽是说理文,却十分细腻地叙写了钓鱼求大的全过程,不仅记述行为,更摹写心态,为全文寓理于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说钓》在“求”字上立意,反对的是一味追求“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惟的大是逐,但并未否定科举制度本身。

解析:A “意在表明钓胜于鱼,即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错。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5分)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一专题限时检测(一)(含解析)

专题限时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20分)答乔适书[宋]穆修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nab4ges46x2111f20r4n7xz5ee5l00bl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