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理论结构。

③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 “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

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走近文本,基础积累 (一)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 塞源( ) 载舟( ) 夫在殷忧( ) 懈怠......( )( ) 浚其泉源( ) 黜恶( ) 谗邪( ) 戒奢以俭( ) 谬赏.....( )

壅蔽( ) 垂拱( ) ..(二)夯实实词、虚词基础 翻译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没有不深忧治国之道显著,而功业一旦建成就德行衰减,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三)一词多义

1、安 思国之安者安定 .

不念居安思危安逸的环境 . 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2、以 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拿、把 .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来 .

则纵情以傲物连词,表顺接,相当于“而” .3、其 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 .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语气词,难道 .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还是 .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①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理论结构。③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教学过程: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j9128kr24vbt01gdv99bpag891bi0044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