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2019年作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0~6岁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负责一切生活起居的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随同父母到城市生活和读书,他们被迫继续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其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面临着严峻挑战,他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有效衔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1.隔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因此形成了隔代教育。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普遍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以笔者所在的高新区安置点平天湖幼儿园为例,园里有超过半数的幼儿家长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孩子跟随老人留守家中。多数老人没有什么文化,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其中不少老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不生病就行了,而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无暇顾及。此外,

不少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同时须监护多个留守儿童。有的属于一家多个子女,有的属于父母辈一代兄弟姐妹过多,且都外出务工,其留守子女均委托双亲或单亲老人照料。这样,老人无论在精力还是时间上都无法对多个留守子孙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引导,对留守儿童的学龄前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2.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之间缺少真正的心灵沟通,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亲情需求缺乏重视,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根据学龄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们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以亲子互动游戏、身体亲密接触为主,年龄越小、单一的语言交流沟通效果就越小。而大部分学龄前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一起留守,父母在孩子最需要关爱和教育的时期外出,将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转嫁给爷爷奶奶,年轻的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很多家长在一年一度的短暂相聚时,只好也只能选择用简单的物质来表示,而忽略孩子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实施策略

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幼儿园和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设法弥补其家庭教育的不足,家园配合共同促进留守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1.关注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加强对其成长教育的研究 学龄前是儿童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因此,关注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是促进和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的根本。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促进每个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公办园,虽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现象在大中小班各年龄段都普遍存在,其家庭教育现状十分堪忧。经过前期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准备工作,本园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该课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已成功立项。目前全体课题组人员立足本园实际,按着课题计划和步骤确立研究的对象,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我园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会得到逐步改善。

2.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认识,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构建爱的家园

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一条基本准则,它明确要求幼儿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个性、爱好等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和教育,关注每个孩子,特别是要加强关注特殊的儿童。因此,农村幼儿园应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普遍及个别现象,制定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有效方案,为农

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筑起爱的家园。如根据需要,幼儿园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代理妈妈”“大手牵小手”“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幼儿真正体会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以及教师的特别关爱。

3.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架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和教育的环境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但是,单纯地依靠家庭自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不现实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和教育工作者们多方加强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念和认识。重点宣传正确的育儿观念,帮助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掌握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鼓励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送孩子到幼儿园进行系统的学期教育。此外,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网络、电话等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密切联系,让其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提供引导策略,与家长建立信任,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除了运用幼儿园网站宣传以外,每个班级还建立了“班级QQ群”,教师及时上传幼儿活动照片和视频,发布园内动态等,让身处外地的家长们尽可能地分享到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教师也经常督促外出打工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电话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变化,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回家探望,以减少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对于只能把留守儿童交给爷爷奶奶带的家庭,幼儿园还积极组织开设相关的家庭知识学习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使爷爷奶

奶们老有所学,促使他们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此外,农村幼儿园还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提高教育理念和认识,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架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4.关注幼儿心理问题,促进幼小衔接

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引起的留守儿童个性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对于这些孩子,幼儿园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情感特点,帮助解决幼小衔接问题,让留守儿童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幼儿园要与当地小学保持联系和沟通,在留守儿童方向上达成一致。教师可组织留守儿童到小学参观,了解学习环境和方式,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尽快适应小学教育的模式,同时注意其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使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互助、合作的原则,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念,家园密切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情况,共同探讨、交流留守儿童发展的状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共同促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快乐、健康、全面地成长。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2019年作文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0~6岁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负责一切生活起居的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随同父母到城市生活和读书,他们被迫继续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dc828bpb3ef8l940oa3cwgi893aj006g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