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阅读文章④⑤段,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3)

中国古代有一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觉得这与丁肇中的“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矛盾吗?为什么?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7. (3分) 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箱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到?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①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表重复,应该删去的是________。 ②文中画直线的句子(a)(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 ③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为______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

8. (3分) (2017九上·安庆月考)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育才中学七(1)班决定组织一次以“戏曲大舞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定于12月20日下午2点在学校电教室开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1) 班长已设计好了两个活动步骤,请你帮他补充两个,组成完整方案。 步骤一:戏曲知识讲座;步骤二:戏曲知识竞赛; 步骤三:________;步骤四:________。

(2)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黄冈的地方剧种,随着时代发展,其重心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蓬勃发展,成为安徽的代表剧种。请你写出两部黄梅戏经典传统剧目及其中一部剧目名段唱词两句。

剧目①________,剧目②________ 唱词________

第 6 页 共 9 页

(3) 本次活动中,班主任准备邀请市文化馆的李媛媛老师来为大家做戏曲知识讲座,请你以育才中学七(1)班全体同学的名义完成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李媛媛老师: 您好!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领略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________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 (16分) (2017七上·靖江月考) 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佯:假装,佯装。③同列:同事。④诘:询问。 ⑤穷问:彻底追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________ ②不闻而过之________ ③蒙正遽止之________ ④人皆服其量________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吕 蒙 正 相 公 不 喜 记 人 过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4) 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绥化) 从下面两个文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第 7 页 共 9 页

文题一:请以“捧起墨香,与书相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一个充满幻想的青年,他想拥有世间的一切美好,但又觉得追求的历程太艰辛,一个人看到他焦躁苦闷的样子,给他指点:“蓬莱仙山有个神店,那里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青年听了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店。只见店里站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青年走过去虔诚问道:“您这里出售什么?”“你内心渴望的所有东西。”老者回答。青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切地说:“我要爱情、财富、智慧、快乐……”老者微笑着说:“年轻人,我们这里不卖果实,只出售种子。”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答案:略

二、 默写 (共1题;共5分)

2、答案:略

三、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53分)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7、答案:略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

8、答案:略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答案:略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答案:略

第 9 页 共 9 页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2)阅读文章④⑤段,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3)中国古代有一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觉得这与丁肇中的“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矛盾吗?为什么?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7.(3分)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9hs6j37b79c964hjsm5kaxd91bwp00kv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