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控制

(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 价格下限(price floor)是某种物品或劳务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

(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

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

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

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良种可能影响

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2.税收的影响

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中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活动了税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选择范围小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11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1.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

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它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物品,并拒绝以高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而且,对于正好等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物品持无所谓的态度。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与某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密切相关,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消费者剩余。

(3)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因两个原因而增加: 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

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的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

(4)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

由于需求曲线是用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一种物品的评价,所以,消费者剩余衡量“作为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恰当衡量。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了吸毒等例外情况,买者都是理性的。而且,买者的偏好应该受到尊重。

2.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市场上每一个潜在卖者都有某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一切东西的价值,并应该解释为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钱包里的实际支出加生产者时间的价值。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物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值,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通过求出价格一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生产者剩余。

(3)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 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

①原有卖者可以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

(4)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卖者的经济福利。

12

3.市场销率

(1)消费者剩余是从买者参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的利益,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利益。因此,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提供这些物品的成本。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2)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综合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以说是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①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②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因此,在生产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时,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

③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3)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也就是说,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买者与卖者有效地配置资源。

(4)自由市场可能无效律的原因有两个:

①市场可能是不完全竞争的。如果个别买者或卖者(或者他们一小群人)可以影响价格,他们就有市场势力,而且他们可以使价格和数量背离均衡。

②市场会起负作用或外部性,者会影响哪些根本没有参与市场的人。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没有考虑污染之类的负作用,以致市场均衡也许对整个社会没有效率。

13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1.赋税的无谓损失

(1)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的含义

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牟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对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卖者和买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的量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齐到的收入。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贸易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他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到最优水平之下。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供给弹性

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2)需求弹性

当需求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1)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

随着税收的增加,无谓损失也在增加。实际上税收的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扩大,原因是无谓损失是税收增加倍数的平方。

(2)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然后减少。

随着税收增加,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减少。这是因为,开始时税收收入增加是因为从每单位中得到的税收大于它减少的销售单位。但是,在某一点,一直增加的税收使市场规模(销售与征税的规模)降到政府开始对这少量物品征收高税收的程度时,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14

(3)拉弗曲线

高税率使市场收缩得如此之大,以致于1974年阿瑟·拉弗提出了减少税收的思想。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总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收入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4)税收以两种方式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损失: ①资源从买者和卖者转向政府;

②税收扭曲了激励,因此,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少于没有税收时数量,这就是说,税收使社会失去了有效市场的一些利益。

15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控制(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上限(priceceiling)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pricefloor)是某种物品或劳务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88y5irbp23x6j11q4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