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谬误。
3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任何人,只要他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他就拥有真理。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19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考点20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原理: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
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21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考点22 联系的含义(A)★★
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考点2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⑴ 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⑵ 联系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随意性。 ⑶ 联系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注: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通过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
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考点24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原理内容:⑴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⑵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⑶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⑴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⑵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25 发展的实质(B)
1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⑴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⑵勇于创新
注意: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考点26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呵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
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第 16 页 共 20 页
考点27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
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指导意义):⑴要重视量的积累。⑵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⑶要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28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A)★ 考点29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B)★★
1 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 理解:⑴ 矛盾具有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⑵ 矛盾具有同一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存和转化两种状况态。⑶ 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考点30 矛盾的普遍性(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考点31 矛盾的特殊性(A)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3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1原理内容:⑴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都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⑵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
2 指导意义: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注:生活、工作中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说法和工作方法:①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② 先试点、后推广;③“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等 考点3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见下表) 考点3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见下表)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反对形而上学方法论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各自的方法论 共同的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在事方法论 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办事情既要抓重 办事情不分主、次矛盾 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影点,又要照顾一 主次,或主次辩证关系原响主要矛盾的解决;②二者在般。做到统筹兼坚持两颠倒,“眉毛理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顾,适当安排。 点论和胡子一把抓” 重点论均衡论、一点的统一 论 ①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看问题既要全看问题不分矛盾主次方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面,分清主流和主次,或主次面 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矛支流,又要善于颠倒(均衡辩证关系原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抓住主流,弄清论、一点论) 理 也有影响;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事物的性质。 下相互转化。 注:(一)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用于说明事物“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确定我们做事情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或是要我们做工作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中心、重点、关键。关键词有:“重点”、“关键”、“中心”、“根本出路”、“突破口”、“主线”、“集中主要力量”、“重中之重”等
(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则用于分析说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侧重点是“看,分析”。凡涉及事物性质的分析、确定、保持、改变等,都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的变化情况。关键词如“主流”“支流”“总体上??但
第 17 页 共 20 页
是??”等
(三)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量变质变原理有相通之处。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较 (供理解时参考) 比较项目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范围不同 在复杂事物中 在同一矛盾中 不 作用不同 对复杂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同 方法论不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点 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 同 盾 1 两者都是讲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联系和相同点 2 两者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3 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考点35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C)★★★★★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考点36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 1 原理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2 含义: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 重要性: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⑵
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⑶ 它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37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B)★★
1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① 辩证的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的否定。
②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问题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
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
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考点38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C)★★★★★ 1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
创新与发展。
3 关注发展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陈规陈说和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
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点39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
1 含义:⑴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⑵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第 18 页 共 20 页
3 方法论: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克服落后的社会意识。 考点40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A) 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注意: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特点),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点4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
1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4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B) 1 群众观点 ⑴ 群众观点的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
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⑵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群众路线
⑴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⑵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考点43 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B)★★
1 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考点44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原理内容: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B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取向。 考点45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A)★(遵循规律、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1 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 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考点46 实现人生价值(C)★★★★★
1 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
获得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
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好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条件)
3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
①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四部分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考点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我国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考点2 我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B)
第 19 页 共 20 页
(1)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2)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保障了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极大地调动 各族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人民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考点3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C)
(1)公民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2)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 (3)贯彻和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题型:客观题:单项选择60分 判断10分 主观题:30分 难中易比例:7:2:1
内容比例:经济 30% 政治25% 哲学30% 时政和民族团结教育15% 时政: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测试时间:75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解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