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弃呢?所以,自诩为“天子”而自贵,设置三公九卿以供驱使,虽然好象是有了玉璧由四驾马车供奉护拥着似的尊贵显耀,其实还不如来进修我所说的道。从古以来,人们如此推重我所说的道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达成目的,避免过错吗?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

《老子》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要从事可使自己混沌无为的作为,处理可使自己无所事事的事务,并喜赏波恬浪静的寡淡风光──以保持对细微潜流的异变的敏感。

以对待大事的态度处理小事,以对待复杂的态度处理简单,要用合道之行所生发的德能去消解细微的怨望纠结。处理难事要从轻易处入手,宏观目标要由微观构设去实现。天下难事,必然开始于简易;天下大事,必然建基于细微。因此,圣人始终都不自以为必须独揽大权,所以能成就大事。

那些轻易许诺的,必然难以守信;视问题太过轻易的,必然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因此,圣人对这些问题都加以认真审慎的处理,所以终于没有困难了。

36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37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来善于以道为行为典范的统治者,通常并不促使人民多知多见,而是使人民趋于愚昧浑朴。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由于他们的知见太多。所以,拿权威知见治国,那是对国家的残害,不执定什么权威知见治国,才是国家的福祥。懂得在两者之间作此选择,也就贯彻了道的原则。懂得贯彻道的原则,就体现了深得于道的玄德。玄德幽深而广泛,协同各类存在回归于道。这样就无往而不利。

《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河流所汇注而成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得到人民的推崇,必先在言行上对人民表示谦下;要引导人民,必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因此他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但人民却并不感到负担沉重;虽然走在人民的前面,但人民却并不感到他构成妨碍。因此他得到了天下人民永不厌弃的真心拥戴。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

38

有人能和他相争。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都说我所说的道太过普泛了,很难加以具体把握。要知道,正因为它是普泛的行为规范,所以才不象具体旅途的具体准则;如果针对具体旅途作具体论述,它早就琐碎不堪了。我有三条基本的行为原则,把持它以保证大道得以贯彻执行:第一是柔慈;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保持柔慈,就能全力以赴;保持俭约,就能行走于广阔的天地;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就能成为群体的首领。如果舍弃柔慈而妄逞勇武,舍弃俭约而行广,舍弃谦让而争先,那就死定了。保持柔慈,投入战争就能取得胜利,用于防守就能巩固。对于慈者,整个自然环境都会救助他,因为慈在守护着他。

《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兴, 善用人者为之下。

39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于当士的人不勇之于武,善于投身战斗的人不泄愤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趾高气扬、骄横拔扈,善于驱动别人的人对他表示谦下。这就叫做有了不争的德,有了善于驱动别人的能耐。这就叫做符合于道。

《老子》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统帅武装力量的人总是说:武装力量只是某一主体的客属,我不敢反客为主,不敢让它前行示人,而要让它收缩而置后。这就叫做行动无阵势可把捉,使人明白我在挥舞着的不是用于击人的手臂,拿着的也不是用于伤人的武器,于是就不会促成紧张对峙而树敌了。祸患莫大于轻侮敌人,轻侮敌人就差不多丧尽了我所说的\三宝 \。所以,等到真正以武力相对抗的时候,首先宽容忍让,最后才不得已而奋起的一方通常会取胜。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0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弃呢?所以,自诩为“天子”而自贵,设置三公九卿以供驱使,虽然好象是有了玉璧由四驾马车供奉护拥着似的尊贵显耀,其实还不如来进修我所说的道。从古以来,人们如此推重我所说的道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达成目的,避免过错吗?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老子》第六十三章【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wht949bd11qw0b8dn8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