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Dialectics of nature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 2. 课程性质:

3. 学时/学分:32/2

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

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8.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形成 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创立 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第八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第十章 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第十二章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1

理论学时 1 2 1 2 3 3 2 2 2 2 3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1 1 1 1 1 课外自学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12 13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十六章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 课堂讨论、答疑 1 1 2 2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 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

[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 [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

[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 [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

[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 [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

[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 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 教学要求:

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熟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自然观

第二节 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三节 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

教学要求: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熟悉: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古代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 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熟悉: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方式。

掌握: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思维方式。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 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熟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 掌握: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第二编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三节 科学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的含义和性质。

熟悉:科学划界的标准;科学的价值。 掌握:科学的本质属性;科学知识的构成。

3

第五章 科学知识的形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科学事实的获取 第三节 科学假说的形成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问题的提出和科学假说的形成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 掌握: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创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第二节 创立理论的语言 第三节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 第四节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语言及其在创立科学理论中的意义。

熟悉: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形态。 掌握: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

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的方法。

掌握: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的几个方面: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等。

第八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累积式发展观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 第三节 科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理论发展观的意义。

熟悉:三种科学理论发展观的形成历程。 掌握:科学理论发展的三种模式的基本观点。

4

第三编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技术的构成和分类 第三节 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体系的特征和演化。 熟悉:技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掌握:技术的结构。

第十章 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 第二节 技术的预测和评估 第三节 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 第四节 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

熟悉:实施技术方案的方法与程序。 掌握: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与技术社会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术价值 第二节 技术伦理 第三节 技术社会观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熟悉:技术价值的特点、主要内容和观点评述。 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

第十二章 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 第三节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熟悉: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

5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of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代码:2.课程性质:3.学时/学分:32/24.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we090yby65nrap1rg1l036aw5tvqk00xq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