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作业本 B本P10 第2/4/9/11题) 【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
H2SO4、3CO2、CuS04.5H2O等
2、化学式的意义:5点(作业本 B本P10 第6/10题)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及【练习】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作业本 A本P11 第3.2题) 【例题】H2O、NH4NO3
【练习】Fe2O3、CO2、H2SO4、NH4HCO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作业本 A本P11 第3.3题) 【例题】讲解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①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2∶4∶3。②计算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 【练习】
【补充】计算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作业本 A本P11 第3/4题) [解]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氧化铁的式量是56×2+16×3=160
5t氧化铁中所含铁的质量是:5×70%=3.5(t)
16
答:5t氧化铁中含铁3.5t。
板书设计
一、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课后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也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过关。而且,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很多学生能提早完成作业,效果很好。
本节内容3课时。第1课时上至化学式;第2课时上完;第3课时综合及例题。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17
2、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成分
难点:用实验证明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关系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
地球上空气和水等物质一起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行星。
空气是怎样的物质?空气与生命,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来保护空气免受污染? 【问题】先来谈谈你对空气的了解。 一、空气里有什么
空气里有水蒸气--降雨和降雪现象证实了这点。(作业本 A本P12 第7题)
空气里还有什么?
【实验】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见课本P34活动3);
【实验】1、在呼出的气体和洁净的空气中比较燃着的木条的燃烧现象(见课本
P34活动2); 2、澄清石灰水验证呼出的气体(见课本P34活动1)(作业本 A本P12
第7 题)
现象:1、线香在洁净的空气中可燃烧较长时间。
2、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结论: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课本P35活动)(作业本 A本P13 第 9题)
1、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瓶内水位上升,约有1/5体积的水进入瓶内。 结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从碳酸银、硝石、二氧化锰跟砷酸等物质里制出了氧气。但他的实验结果没有及时发表。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Priestley),用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出了氧气,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以后,经过拉瓦锡(Lavoisier)的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在世界化学史上,一般认为氧气是舍勒和普利斯特列分别发现的。
氧气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许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而且,拉瓦锡在这基础上,利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了呼吸和燃烧的现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彻底否定了风行一时的曾经在化学理论上占支配地位的“燃素学说”,使化学前进了一大步。
氧气,过去常叫“养气”。这名字是我国清末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取的,意
18
即“养气之质”,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为了统一起见,气体元素边旁一律写成“气”,才出现从“养”字演变而来的“氧”字。
空气里有氧气、氮气。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还含有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杂质。
空气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21%,其它气体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作业本 A本P12 第1/2/3/6/10 题) 二、空气的利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气的用途:A.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
B.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2、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A.灯泡中充氮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可防腐、保鲜。 B.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用作制冷剂
3、二氧化碳的用途:A.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是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也
用于人工降雨(作业本 A本P12 第5题)
B.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和汽水 C.用于灭火
4、稀有气体用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作业本 A本P12 第4题)
A.在焊接金属时用于隔绝空气;
B.充入灯泡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C.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等。 【小结】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用途
板书设计
一、空气里有什么 二、空气的利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气的用途 2、氮气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用途 4、稀有气体用途
课后反思:在磷燃烧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碳做实验,从理论上了解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第2节 氧气和氧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
19
分。
2、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了解工业上制氧的方法。
4、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5、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 3、燃烧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列举生活中的氧化现象,并设问。 一、氧气的性质 【复习】1、“O2”的含义复习
2、什么叫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包括哪些内容?什么叫物质的化学性
质?举一例说明。
【实验】观察氧气的颜色和状态及验证氧气的助燃的性质(作业本 B本P16第1/2/9题)
结论: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
--【介绍】:观察气体的方法和闻气味的方法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思考】氧气能溶解在水中吗?--能。
水中的生物就是靠水中溶解的氧气得以生存的。
3、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 4、密度:1.429克/升,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5、较易液化和凝固: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的蓝色液体。
【问题】归纳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1.429g/L
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4.液态——1.013×105Pa时,-183℃,淡蓝色; 固态——1.013×105Pa时,-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作业本 B本P16第6题)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
(1)比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2)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气体叫二氧化硫。教师可举出生活中实例,如烟煤燃烧时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作业本 B本P16第3/10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