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 )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 )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 )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 )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 ( )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 ( )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 )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 )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 )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
6 / 23
财富 (√)
1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 ( ) 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 ) 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 ( ) 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
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
A.全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 )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 ( )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 )
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
1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7 / 23
(√)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 )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 )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 )
1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2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 ( )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
8 / 23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 )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
2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劳动生产力水平越高:() A.生产每件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 )
B.生产每件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 (√)
C.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少 ( )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 )
22.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 )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 )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 )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23.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需要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 )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 )
9 / 23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 )
24.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 )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 ) 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 )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
2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 ) B.生产价格理论 ( ) C.劳动二重性理论 (√) D.劳动力商品理论 ( )
26.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 ) 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
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 ) 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 ( )
10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