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必須開班前會
班前會,是實現組織願景有效手段,是企業文化打造的實際細化,它的意義在於:
1.統一團隊的價值觀:通過對組織中某些現象的評價,讓員工清楚:組織的原則是什麼,底線是什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對提倡的行為要予以表彰鼓勵,對反對的堅決予以懲處,以此將價值觀根植於每個員工的心目中;
2.保障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只有從內容上層層分解到個人,從時間上細化到年、月、日,再一件件落實,才能逐步實現,而晨會正好可以通過檢討員工每天工作的進度,來落實戰略的完成情況; 3.部署重點工作:將當日的工作重點進行部署和強調,確保每個成員知悉,同時便於相互間的配合;
4.提振員工的信心:一日之計在於晨,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主管要利用好班前會,宣導正能量,增強員工的信心;
5.培養雷厲風行作風:每項工作要有安排、有檢查、有追蹤、有落實,讓員工意識到工作必須落地,養成以目標為導向,工作無藉口的習慣; 6.促進成員技能提高:通過內部成員對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分享,敦促其他成員的借鑒和應用;
7.解決資訊的“腸梗阻”現象:將班前會作為資訊交流的平臺,及時傳達公司的指示和精神,以及重大資訊的回饋;
8.建立主管的權威:通過員工整齊的佇列,正確的站姿要求,以及隊伍前主管的“位置”和訓話來強化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天天點評他,在員工的潛意識裏就形成了你的“領導地位”。
因此,開好晨會,可以有效提升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鬥力,為迅速實現組織的願景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什麼開不好班前會
目前,只有不到50%的企業保持召開班前會的習慣,而這些企業的班前會,大多也只停留在一種單向的溝通,或者只是簡單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隨意,有的直接演變成了點名會。這些班前會流於形式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決策層對班前會沒有提到戰略的高度,既沒有班前會管理制度,也沒有對班前會形式、內容等做統一的要求,更沒有衡量班前會品質的標準,因此出現了各自跟著感覺走的局面;
2.組織者認為班前會無所謂,沒有意識到班前會的作用和對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在例行敷衍;
3.有些企業雖然數年來一直在召開,但從不對班前會進行檢查、監控和總結,更沒有配套的獎懲措施,久之便流於形式;
4.有些主管儘管已經意識到了班前會的必要性,但又苦於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只能隨波逐流;
5.有些班前會只是一種單向會,主管一言堂,久之員工也就失去了興趣; 6.有些企業雖然對班前會也做了要求,但核心卻有沒抓住,譬如,連優劣點評都沒有,點評意味著逼迫主管事先瞭解各部屬的業績情況等,否則無從評起;有些則成了扯皮會,主管沖冠一怒,班前會取消。 開好班前會的竅門
1.班前會的時間:可以安排在班前召開,一般掌握在10-20分鐘為宜(與人數多少有關,如果10人以上,可以考慮分組召開); 2.班前會的地點:一般選擇在就近的工作場所或辦公區域,但是要確保開會時周圍環境不影響班前會的效果;
3.先整隊,後班前會:所有員工必須按統一要求,做到站姿標準,著裝統一,整齊劃一,主持人在隊列前方進行講評;
4.主持人的選定:開始階段,最好以主管本人為主,之後根據部門形勢的管控情況,決定是否調整或輪流主持;
5.主持人站立位置:主管要在隊列前方的位置,最好能隨著不同的彙報對象,位置也隨之變化,但要始終站在彙報者的正前方,兩眼目視對方,無論點評還是在聽取其彙報;
6.為了節省時間,防止扯皮和跑題,班前會還要遵循(最好使用統一的晨班前表單):正常內容不彙報,只談結果,簡明扼要,原因不解釋、困難不解釋;對成員之間可以自行協調解決的,不得提報班前會;班前會非討論會議,不能反復糾結於某事,凡只牽扯個別人、耗時較長的,一律會後解決等等。 有效的班前會模式
高效的班前會,需要目的明確、條理清晰、節奏緊湊、速戰速決。具體可以考慮如下順序:
1.首先個人彙報:各成員逐一彙報昨天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只說結果,一件事一句話概括,對沒完成的當眾承諾二次完成時間),當日重點工作內容(可以考慮控制在3件事以內);
2.其次主管點評:個人彙報完後,主管要對其工作情況進行點評,同時落實之前安排給他的工作進度;
3.再次案例分享:內容可以是經驗或教訓的總結,也可以是學習心得(要保證團隊每天有成員進行分享,可事先公佈分享值日表);
4.然後是主管對前一天工作的整體總結:簡要總結昨天的工作情況,並通報最優和最差員工,同時結合身邊的具體實例宣導企業的價值觀; 5.之後部署任務及提振信心:通報本部門當日或某階段的重點工作及注意事項等,在表揚肯定的同時,鼓舞員工幹勁;
6.最後是公司政令的宣導:包括重大資訊的通報及制度概要的介紹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