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VIP专享]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会计准则将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带动A股价值的重估,增加二级市场新的投资机会。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上市公司投资股票计价方式、债务重组损益确定、资产减值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规定等对上市公司影响将最大。

股票投资以市价计: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股票等交易性证券,将采用公允价值减去交易所市价计价,将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证券投资上的盈亏得到体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新的投资准则,修订了调整投资的分类方式,包括交易性证券投资、持有到期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其中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

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会计准则一般不把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该类资产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受益于该规则,业绩改善和所有者权益增加突出的主要公司有新希望、东方集团、岁宝热电、吉林敖东、辽宁成大等。

资产减值有新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旧的会计制度下,企业通过资产减值的操作来调控利润,包括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当年大幅亏损,次年冲回,从而做出明年扭亏为盈的假象;或者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操纵利润。那么,对于以前进行资产减值操作的上市公司,一般会赶在新准则正式实施冲回,从而促进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6年出现业绩上的大幅度提升。对这类公司具有投机性机会,可以不作为投资的重点。

重组产生利润:《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沪深股市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该规则主要对当前债务较重的上市公司有利,会带

Page 1 of 14

来投机性机会。但本身债务负担较重的上市公司基本以绩差公司为主,因此,只可投机性介入。

房地产增值计入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但不包括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也反映了现时假设未来租赁可获取的租金收入,因此公允价值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确认为损益,而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消。本准则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园区类企业,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租金收入来获得长期收益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受此规则影响比较突出的上市公司有陆家嘴、苏州高新、南京高科、外高桥、新黄浦、G泰达等。

另外,新会计准则下实行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

在新会计制度采用的第一年度,上市公司将根据上述规则对企业的资产、权益、损益等进行新的调整,从而引发上市公司的权益、利润的改变,必然引起其股票估值水平的重新调整,从而带来显著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资产类股票在近几年的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巨大的资产增值,但财务报表并没有体现其权益和利润的变化。这种增值一旦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必然促进股价的上涨,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投资目标。当然,由于会计规则的变动带来的是一次性收益或权益的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形势,所以在把握类似机会时,还需结合公司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来认识。

2007年新会计准则与旧版内容的不同比较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一) 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企业均须执行,未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

Page 2 of 14

  (二)明确了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是,我国会计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

  (三) 删除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代之以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四) 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

  (五) 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这主要是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相关条款。

  (六) 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实质上尚未实现,后

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七) 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八) 取消了会计记账须用中文以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要求。   二、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一) 符合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这一规定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也就是那些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如造船厂的船舶)。因为象大型船舶这样的存货,造船厂仅靠自有资金根本完不成,必须借助于银行借款,而企业取得的银行借款又分不清专门借款与非专门借款,原准则规定只允许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不够合理。

  (二) 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是因为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二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反映存货流转的真实情况。

Page 3 of 14

  (三) 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因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形式,国际会计准则也没有移动加权平均法。

  (四) 明确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   三、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一) 缩小了适用范围。与原《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相比,本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这一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

  (二) 对于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其投资成本,这主要是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相协调。

  (三) 重新规范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成本法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母公司应以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即俗称的“表上权益法”,完全不同于我国原来使用的“账上权益法”。关于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的变化,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一致。

  (四) 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四、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一) 投资性房地产须单独列报。企业持有的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非自用的部分,应按本准则的规定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

  (二) 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类似,应提取折旧(或摊销)及减值;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Page 4 of 14

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此时不再对该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   五、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一) 首次定义了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 取消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与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原则相同,即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也就是说,后续支出如果进行资本化,必须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

  (三) 规定了未来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预计弃置费用等于未来处置固定资产所发生费用的现值,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计提折旧。此类费用对于核电站、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大型固定资产尤为重要。企业确认的弃置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确认一项负债。   (四) 重新定义预计净残值。一是强调预计净残值应是现值,而不是终值;二是在企业准备出售固定资产时,应复核预计净残值(通常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这一规定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的相关规定。   (五) 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均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六) 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六、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一)明确了生产特产的分类。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对生物资产并没有明确的分类要求。

  (二) 规定企业应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生物资产。但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要求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

Page 5 of 14

[VIP专享]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

新会计准则将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带动A股价值的重估,增加二级市场新的投资机会。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上市公司投资股票计价方式、债务重组损益确定、资产减值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规定等对上市公司影响将最大。股票投资以市价计: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股票等交易性证券,将采用公允价值减去交易所市价计价,将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证券投资上的盈亏得到体现。根据《企业会计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vf2a4rm8w8njyy26yqz6tzp834daf018p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