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范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简答题与论述题

1、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包括奴隶社会教育与封建社会教育)。

答:(1)教育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2)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5)组织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 2、现代教育形态的主要特点。

答:(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3)逐步走向了大众化道路;4)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简述当代教育学研究的新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 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决定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方向。(3)决定教育的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7、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9、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0、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1、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传播、交流、融合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答: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13、学生文化的成因。

答: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14、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5、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答: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16、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2011、2012))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答:(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2)在认知方面,要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18、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答:(1)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2)要将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作出价值判断和自我选择。

19、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是什么?

答: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性是反映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全面占有;第二,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能力与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的、和谐的发展;第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2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012)

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 2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3)

答:(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

24、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

答: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担负着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 ;示范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

25、简述教师的素养。(2013、2011)

答:(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良好的道德修养)。(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具有一定的学科研究、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教师的人格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情绪积极乐观;性格豁达开朗;意志坚忍不拔;兴趣爱好广泛。积极的创新品质: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观念和能力。

26、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7、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2012)

答: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的情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28、制约课程的因素是什么?

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状况及其要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学知识的发展) (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生的实际) 29、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0、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31、课程实施的结构是什么?

1)安排课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3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是什么?

答: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34、国外课程的改革趋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35、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答:课程管理存在偏差,管理权利过于集中;.课程目标存在偏差,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存在偏差,过于重视学科课程;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陈旧、落后;课程实施方式存在偏差,过去强调接受学习;课程评价存在偏差,过于重视结果评价、权威评价、定量评价;

3

3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基本思路)。(2013)

答:强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施的改革;评价方式改革;实现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7、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2011) 38、教学的意义: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

39、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是指个体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40、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第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第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赫尔巴特首次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观点。第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41、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的结构是什么?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启发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教学民主。 44、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第二,通过组织复习巩固;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知识。

45、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指教学中教师要按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6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最佳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7、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教学中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自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

48.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答: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教师的素养;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49、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50、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2013)

答: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51、布置、批改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

答: 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限,并对其中的难点和疑点作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并作必要的讲评或个别指导。 52、班级教学的优缺点。

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统一教学水平;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具有这些优越性, 故班级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缺点: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5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是什么?

答: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54、德育的重要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55、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564、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答: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57、德育的基本规律。

答: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2)学生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58、德育的基本原则。(2012)

答:1)方向性(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基本要求: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树立 典型,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本要求: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通晓道理;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把尊重爱护学生

5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范文

简答题与论述题1、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包括奴隶社会教育与封建社会教育)。答:(1)教育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2)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5)组织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2、现代教育形态的主要特点。答:(1)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vdnc3ayj2570pk9t8239nplx1m54t00am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