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环素辅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王红
【摘 要】摘要:目的:观察传统的三联疗法加用多西环素辅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进行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分散片250 mg+克拉霉素片250 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西环素片50 mg,两组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多西环素辅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17(017)002 【总页数】2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西环素;辅助治疗;疗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期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病因,是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人类感染性疾病[1],我国成人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平均感染率为58.07%。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有效率较高,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法根除感染。因此,更换或增加敏感抗生素以进行补救治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多西环素是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备杀菌作用[2~3]。本研究针对多西环素辅助治疗幽门螺旋杆
菌感染进行分析,对多西环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价,优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7.6岁);平均病程(7.8±2.5)个月;BMI指数为(22.4±1.5)kg/m2。B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6.9岁);平均病程(8.9±3.4)个月;BMI指数为(22.7± 1.3)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胃镜检查联合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炎;(2)快速C14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阳性;(3)近1个月内均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或者抗菌药物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治治疗。排除标准:(1)对治疗药物不过敏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接受同一组医生治疗,治疗药物均口服给药,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A组进行三联疗法治疗:即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其中阿莫西林分散片3次/d,500 mg/次;克拉霉素片2次/d,250 mg/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次/d,20 mg/次。B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多西环素片治疗,多西环素片1次/d,50 mg/次。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治疗后通过胃镜获取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并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的根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观
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炎症区域完全消失为治愈;炎症区域消失2/3以上,但仍然存在炎症为显效;炎症区域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炎症加重的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比较A组治疗4周后47例无Hp复发,根除率为78.33%;B组治疗4周后55例无Hp复发,根除率为91.67%:两组比较,χ2=4.1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组出现便秘3例,皮疹4例,头晕2例,纳差1例,不良反应率为16.67%;B组出现腹泻2例,皮疹2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率为1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
3 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在胃黏膜表面生长的细菌,尤其是在胃窦部生长,如果胃内环境发生变化,幽门螺旋杆菌则会引起胃黏膜的感染病变[4]。Hp感染常常可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严重者会导致胃癌的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制剂、微生物制剂、抑酸药、抗生素、铋剂等,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联合用药,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避免单一用药发生耐药性。目前推荐的Hp初次根除方案常常是三联疗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