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过程,不但锻炼和磨练人的意志,还能开阔视野,更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考研的过程是辛苦而孤独的,坚持下来的学生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克服,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了考研而坚持的良好习惯等都是考验过程中收获的财富。在考研的准备过程中,往往会枯燥无味,如果没有恒心,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资料以供参考,很难取得佳绩,在此,我分享一些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关于政治科目了,文科生的底子好,可以晚一些复习,因为考研政治真的是可以靠考前三个月突击的,理科生可能需要稍微提前一些准备,毕竟要先预习。选择题很重要,有50分,其中多选尤其重要,错选和漏选都要扣全部分(2分),大题会受你的作答还有阅卷之类的影响,买大纲来看看打个基础就行。我是挺懒的,大纲只看了一点点,就是直接做题,整理自己的错题本,到后期直接背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
我当时复习的很差,到考前一个星期,做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的时候,还错很多很基础的题。但是就是硬着头皮,把之前错了抄下来的或者不熟的标记了反复背,考前都在临时抱佛脚。所以最后考的分数也还算满意。
在这要感谢我的学姐给我推荐的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对我帮助很大。资料贵在精不在多,你自己整理一下错题本也是超有用的。总的建议就是政治不宜开始太早也不宜太晚,暑假开始是可以的,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就好了。
再来说说英语科目的准备,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急不来,这点应该毫无疑问。英语我用了大量的碎片时间背单词,用的材料是《一本单词》,接着就是做真题阅读,看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我觉得就是把真题一遍一遍地做效果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总结下出题角度,还有单词一定要多积累,常考的单词多多记忆。作文的话,先背一背范文里比较好的句型,学会融会贯通,作文基本上是考研英语过程中首先拿来做的题目,所以要重视,到了后期,作文就不要拘泥于模板了,要跳出模板有自己的见解与方式了,这就需要每天写一篇作文,如果你的室友也考研,那么可以互相交互着看。
专业知识的复习建议越早准备越好,可以先看一些基础的的视频课,打好基础。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定期测试之外,还扩充知识量,对于掌握关键知识点都有很大的帮助。
真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因为真题过了很多遍,所以考试的时候我是直接填的答案。
不要太早做真题,否则会打击自信心……在把教材过了差不多两三遍,知识点全面复习到之后再开始着手真题。
我差不多是暑假开始做真题,每个月或每半个月再做一次,直到考前一天可以用铅笔写答案,或者写在草稿纸上,每隔一段时间再做一遍,每次的错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如果能有错题本那就更好了。这样不断查漏补缺,保证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比起题海战术有用得多。
复习专业课之前先把考试有关的各类资料过几遍,整理知识点。
九十月份开始录成音频,睡觉前可以听一听,利用碎片时间记忆,最重要的是掌握思路。十一月开始有的学姐在一个软件上每天都会分享专业知识点的的音频,按照不同的模块和主题模块,每天走路的时候,睡觉之前都会听,收获很大。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比花大量时间集中记忆效果要好。(真题考过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背下来哦)我是从十月左右开始积累关键知识点的,每天抽点时间背诵,没事也可以看看像之前的真题题型,每天保持背诵习惯很重要。
复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我重新记的笔记,知识点用蓝水笔总结到笔记本上,然后背考点,关键点用黑水笔记到笔记本上,知识内容都有对应练习,我也都一题一题重新做了,容易做错的题用红水笔记连题目带答案解析都记到笔记本上。就这样,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一点一点地学,一个暑假,把课本消化成了半本薄薄的笔记本。
当进入第二轮复习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一天一课,大概每天两个小时,把课程也消化成了另半本薄薄的笔记。
十一月份,用真题和参考答案,把之前的真题都用A4空白纸做了一遍,并整理出了错题。
十二月,该打的基础都差不多打下了,收紧了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每天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只看之前整理的笔记和错题,再记一记知识点。
这个我没有采用刷题策略,长达一年的备考经验都告诉我实打实地掌握课本知识点比刷多少题都管用。
此外,再次重申真题的重要性,往年经常在题里出现历年真题,好多题型完
全就是照抄照搬,所以真题很重要,真题很重要,真题很重要。
考研这场战役里,每个人都是英雄,无论怎样,最终的结果也需要你一个人承担,但是大家请记住四个字,坚持到底。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心路历程,希望对以后考试的同学有帮助,大家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或者想要参考资料都可以下载high研app,在上面找我。我会及时反馈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