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要求按定人、定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原则执行,非本机、本岗位操作人员上岗,必须有同类机械设备的上岗证,并取得机长或本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的同意。无证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并应及时填写“机械每日运转、消耗记录”表。
(3)多班作业的机械设备,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4.4、施工设备的检查
设备部应每季度组织一次施工设备检查,检查设备的工作性能,发现和消除机械设备事故隐患,并填写“设备检查记录表”。
4.5、施工设备事故处理 (1)机械设备事故分类
一般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1000-5000元者。 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5000-20000元者。 重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20000元以上者。
(2)发生机械设备事故,必须立即停止操作。项目经理部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设备部门,其中大事故和重大事故设备部门必须及时报告工程部。
(3)一般事故由设备部门组织处理,大事故和重大事故由工程部组织处理。 (4)处理机械设备事故时,应分析事故产生和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制定纠正措施,并由事故处理负责人组织填写“设备事故处理报告”。
4.6、施工设备的保养和修理
(1)施工设备的保养包括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停放保养、走合期保养和换季保养。
(2)例行保养:由操作人员在每天(班)工作前、工作中和荼后进行,其基本内容有:清洁、润滑、调整、坚固和防腐。
4.7、施工设备的修理
(1)施工设备的修理分日常修理、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和大修。 (2)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由修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消除设备在使用和运行中突然发生的故障,恢复其使用性能。
5、旋挖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1、成孔质量保证措施 5.1.1、桩位质量控制措施
桩基施工确保桩位准确尤为重要。采用三次定位校正措施,即三定三复,定出桩位,打好标记,复核之;挖桩孔、埋护筒,定好桩心位再回填土后再复核之;最后在桩机就位后进行一次复核。
(1)采用经纬仪交会法定轴线,并相互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测放桩位。 (2)护筒就位后,用经纬仪复核中心偏位,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误差<20mm),否者予以纠正。
(3)桩机就位后,再次检测桩位是否准确无误,确保钻机的垂直和对中。 5.1.2、钻孔垂直度控制措施:
(1)钻机就位后应校正钻杆垂直度,检查钻头中心与桩为中心是否一致,开钻前将钻机机座固定防止产生位移和沉降。
(2)开钻后应严格保持钻机平稳,钻杆垂直,发现钻杆倾斜就及时采用纠偏措施。
(3)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头,使各切套削刃受力均匀。
(4)发现钻孔偏斜后应采取纠偏措施,处理后重新钻孔,纠直后才可继续钻进。
5.1.3、桩径及桩形控制措施
为防止坍孔和缩孔现象产生,必需要保持泥浆粘度、比重、含沙量符合固壁要求,必要时加入膨润土调整泥浆浓度,施工现场配备一套泥浆测试仪器,可以及时准备地测定泥浆指标,以改善泥浆性能,在钻孔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层钻进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参数,如开孔轻压满转,小泵钻进;在粘土硬塑层钻进要防止泥包钻头,特别要注意地层换层位置的钻孔操作,保持钻孔同心度。
5.1.4、桩端进入持力层控制措施
(1)施工前绘出持力层等高线图,指导施工;
(2)在有地质剖面资料的钻孔处,由设计选择六个桩作为施工工艺性试桩,详细记录该孔进入持力层的钻进速度,供其它桩位钻进同样层位时的钻速参考。
(3)钻孔在钻进过程中,需每隔一段时间取一次样,与地质报告进行对比,当钻孔与预测的持力层界面接触时,应及时取样,由监理,总包等各相关方一致认可验收后,钻机继续钻进至设计要求的深度,每根桩的岩样编号应保存备查。
(4)每只桩初验及终孔岩样必须做好记录并封存,做为档案资料移交业主。 5.2、钻孔后质量保证措施 5.2.1、钢筋笼质量控制措施
(1)进场钢筋要有质保书,并按批次进行复检。
(2)施焊焊工要有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焊条要有质保单,其牌号要与钢筋性能相适应。
(3)钢筋笼尺寸按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准起吊,主筋接头必经保证焊接质量。钢筋笼下孔前要调直,孔口焊接时上、下笼要保持同心。
5.2.2、防止钢筋笼上浮控制措施:
(1)灌注混凝土时,经常检查吊筋的固定情况,当发现吊筋有抬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2)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应控制导管的提动高度不超过0.5M或减少混凝土的出料量,以减小超压力。
(3)提动导管时,应使导管保持在桩孔中心,以防挂起钢筋笼。 5.2.3、孔底淤泥厚度控制措施
(1)采取终孔后和砼开浇前二次清孔。
(2)清孔时及时补充优质泥浆,增加孔内水头,以防孔壁坍塌。补充泥浆时,应防止泥浆冲刷孔壁,清孔后确保孔底沉积厚度≤5cm.。
5.2.4、砼灌注质量控制措施
(1)开工前按规定对导管进行认真检查、试接、压水试验,保证其垂直度和耐压能力,导管距孔底30-50cm。
(2)保证足够的砼灌量,使导管一次埋入砼面以下0.8-1.2m;
(3)砼浇注过程中专人进行砼面测量并及时填写灌注记录,确保导管埋入砼深度符合要求,避免质量事故。
(4)雨季施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3、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 序控 制 项 目 号 1 桩位 质 量 标 准 主要技术、质量措施 ⑴≤10mm ⑴使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量 ⑵闭合测量,消除误差,及时复核 ⑶轨道水平对中,钻机就位对中 ⑷保护好控制点 ⑴测量定位误差 ⑵单桩垂直于中心线方⑵竣工桩位偏差 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D/6,且不大于100,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D/4,且不大于是150 2 孔径 -0, +0.01D 流塑粘土层、流砂层使用浓泥浆钻进 3 钻孔 ⑴泥浆 ⑵钻进参数 4 垂直度 ⑴及时排放砂性,使用浓泥浆 ⑵转速,钻压 ≤1% 按开孔令要求进行施工,开孔速度≤50r.p.m,正常钻进≥50r.p.m ≤35m自重加压,≥40m减压钻进 ⑴钻机就位调平、“三点成一线” ⑵护筒埋设周正 ⑶钻具同心平直 ⑷土层无障碍物,软硬变化孔段要减压钻进 5 孔深 -0—+300mm ⑴基准标高测量精确 ⑵钻具、机上余尺丈量准确 6 正循环一次清孔 ⑴泥浆密度≤1.30 ⑴泥浆 ⑵40-60min、≤10cm ⑴清孔时间充足 ⑵钻头适当转动 ⑵时间,渣厚 7 钢筋笼 ⑴钢筋质量 ⑵焊条质量 ⑶焊接质量 ⑷保护层偏差 ⑸搭接长度 ⑹焊缝 ⑴、⑵、⑶必须合格 ⑷±20mm ⑸Ⅰ级钢:单面焊8d ⑴材料按规定复试 ⑵E4303或T422焊条 ⑶按照300个接头抽检试验 Ⅱ级钢:工程桩搭焊10d ⑷使用φ120保护层垫块 ⑹宽0.7d,厚0.3d ⑺主筋间距±10cm 箍筋间距±20mm ⑸、⑹认真检查 ⑺使用定长'∏'形卡控制 ⑻吊筋长度准确、固定牢固 ⑼质检员现场控制 ⑺制作允许偏差 钢筋笼直径±10mm ⑻安装标高误差 ⑻±100mm ⑼接头错开长度 ⑼35d 8 二次清孔 (1)泥浆 (1)替浆时间充足 (2)浆液逐渐稀释,深度逐渐加深 (3)做好灌注前的辅助工作 (1)比重≤1.30,粘度≤30' (2)时间,沉渣厚 (2)40-60min ≤10cm (3)待灌时间 9 商品砼 (3)≤30min 桩身砼强度为水下C30 (1)准用证 (2)配合比报告 5.4、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主控 项目 一般 序号 1 2 1 检查项目 主筋间距 长度 钢筋材质检验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10 ±100 设计要求
旋挖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