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陈国泰
【摘 要】[摘 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积累、语文学习习惯以及人文情怀等语文素养。
【期刊名称】《教育观察》 【年(卷),期】2017(006)014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语文素养;教学方法;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教学,提升语言技能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语言技能。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锻炼语言技能的第一阵地。 (一)在琅琅书声中形成良好语感
书声琅琅满课堂是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景象。朗读是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表情达意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由浅至深地理解文字的内涵,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于不知不觉中提升语言技能和语文素养。
笔者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分三个层次。其一,准确流畅地朗读。当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笔者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漏字、不读错别字、流畅无误。其二,感情丰富地朗读。在朗读中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与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精神,根据课文内容,带着自己的领悟与思考,融入朗读中。其三,充满个性地朗读。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与理解不尽相同,在朗读中投入的感情也各有特点。给予他们个性阅读的机会与空间,正如聆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各有各的美妙之处。
例如,在教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中,笔者请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读文中的这一句话:“牛顿羞得满脸通红。他捡起摔坏的风车,心里难受极了,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有的学生想起了自己犯过的错误,在朗读这句话时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牛顿,他们在深层次的体悟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在笔耕不辍中磨炼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练笔习惯,这对语言技能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练笔包括两个方面:“做笔记”与“随手写”。笔者请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记下对自己来说难写、易错的字词,也随时记录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还可以记录老师和同学的精彩发言。这样,日积月累,在满满的笔记本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笔者的语文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从不固定让学生按时完成作文,而是提倡“随手写”。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之后,笔者让学生当堂练笔,以“广州亮起来了”为题,描述自己熟悉的广州夜景。在学生的课堂习作中,他们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有的写下了金碧辉煌的广州塔、璀璨夺目的广州圆,有的记录下自己参加广州夜游,看到珠江两岸的美景。学生随手写下与课文相关的文字,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即时加强学到的语言技能,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
二、引导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外阅读则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阅读时间与阅读质量两方面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在阅读时间上,一到三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个小时,四到六年级学生则是45分钟到1小时。郭沫若说:“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阅读需要持之以恒,因此笔者制作了“课外阅读卡”,将其发给学生,要求完成每天的课外阅读之后画圈,每个月统计一次,以月底所集圆圈数进行适当激励。班级每个月举办一次课外阅读分享会,学生分享当月阅读收获,以此检测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
富兰克林对读书质量有过这样的见解:“在读书上,数量并不能列于首要,更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思考的程度。”教师应当在阅读质量上严格把关,为学生推荐好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旺盛,但自制力还比较弱,适宜推荐一些活泼生动、易于激发兴趣的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舒克贝塔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与自控能力,可以推荐一些情节复杂、意境深远且能引发思考的书籍,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科学王国里的故事》《伊索寓言》等。此外,推荐一些优秀的选集,比如温儒敏主编的《语文素养读本》,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主编的《新语文读本》,钱理群主编的《名家文学读本》等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本。教师还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课外阅读,组织交流分享,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结合家庭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一)家校联动,让语文学习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