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成名,提高诊所知名度 医生接诊技巧交流技巧云海
医生接诊技巧交流技巧 2010.12.13 下一篇 |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编辑 删除 转为日志
字体:中 (曾昭耆老,德高誉隆,一生积蕴,每讲轰动,今日选登,以飨大众。)
[要预见到,总有一天,病人不单会挑医生的治病本领,还要挑医生的态度。不但要治好病,而且要求看病过程中心情愉快。]
这个题目有点不好讲,单是题目本身,就曾几经变动。先是叫“接诊技巧”,后改为“接诊艺术”、“接诊态度”,最后才定为现名。改名的过程,反映了想从注重外在表现,到强调内涵的考虑过程。 为什么要讲“接诊”
一是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对当前多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说,心理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二是人们已经不仅满足于能看上病,看好病,而且希望医生有很好的人品,能
关心他、同情他、帮助他。医生留给病人的“首次印象”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要重视接诊的原因。
近来在提倡病人选医生,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当然,实际做起来也有难处。不少病人家属反映:仅凭张挂医生照片、简介,并无多少参考价值。医生的名声是干出来的,由病家口耳相传,逐渐广为人知。医生不同于演员,不能靠炒作,只能靠实际成绩。医生适当地“包装”自己也无可厚非,但必须有明确的原则性,即是为了病人,不能像江湖游医故弄玄虚骗取信任。
但我们有些医生却走了另一极端,总以为,我只要给你看病就是啦,其他都是不值得计较的事。这反映出他对医学的社会性没有很好地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允许病人挑选医生,医生内部也会形成竞争机制,所以医生要更好地展示自己。
医生接诊病人的基础靠什么?有人说要有高尚的医德,但是离开技术孤立地说医德我觉得也不行。因为如果没有技术,医德只是一种愿望,很难发挥实际作用。接诊应该是医生品德和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各种积累的高度浓缩结果,所谓“厚积薄发”。很难对不同风格的接诊评定优劣对错,关键在于病人对它的感受。
还需要说明的是,接诊不仅是医生个人的事,与医院的总体氛围紧密相关。例如,为什么不少病人到医院就心跳加
快,血压升高?能不能使他们一进医院就有人关心照顾,或至少是感到有人关怀,可以安安心心地看病呢?要做到这点,整个医院都得做大量工作。
医院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这话是很对的,问题是做到没有?特别是大医院,分科细,对专科医生的科研提高很有好处,但对培养住院医师就不大有利,对病人就更是麻烦。得先弄清自己得的是哪科的病,否则连号也不知怎么挂。发烧待查,哪科都不愿收,如果同时患了涉及两科以上的疾病,那就哪科都不愿收。我做大内科主任时,曾提出各小科应准备15%病床收分科不明病人,当时一位教授认为还不够,但小科主任们都不肯接受。专科医院也分出三级科甚至四级科。比如儿童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是否也有这种情况?
除了上述“横向分科”外,还有没有“纵向分科”呢?比如急诊科室。如果请你出诊,一看不是急症,你会不高兴吗?如果出诊碰到你不感兴趣的病,你会怎么对待?
对这类情况,不能说医生毫无道理。但恐怕只有站在病人和家属立场上,将心比心地想想,医生才能心平气和。 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通常流行的提法是“为病人服务”、“待病人如亲人”,实际上不少医生并不赞成这种提法,认为它带着太多的感情色彩,反而淡化了职责问题。那种关系,在战争时期是对的,而现
在公众已经在讨论,病人是否是消费者。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既有信任的一面,又有戒备的一面。即使医生想对病人如亲人,对方还未必接受呢。
医生应该带着深厚的感情,千方百计地为病人治病,但心里应明白,医患之间首先是一种契约关系、合同关系或法律关系。一旦医生违反了规章制度,发生了差错事故,医院可以对他批评处分,执法部门也可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医生的职责,既应自觉遵守,同时又带着强制性。客观上,医患之间就是这种关系。而医务工作又需要在工作中倾注感情,使病人感到温暖。这就是医生和病人的基本关系。医务人员势必兼顾这两方面,才能做好工作。特别困难的是急诊科室,病人来得突然,病情变化快,应该力求兼顾,适当解释,争取得到病人理解。 仪表风度也能治病
一个正派的医生不应该装腔作势,但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态度、谈吐举止、仪表风度,这些在医疗工作中都可能发挥作用。
大约40年前,我陪一个老中医出诊。他在车上和我聊天,谈笑风生。快到病人家,他逐渐停止了说笑,表情严肃起来。下车时再看他,已是一副无比庄重的样子。我当时年轻不理解,暗笑他像演员上戏台前酝酿情绪,过了好些年才慢慢懂得其中的奥妙。
再举一个例子,曾有一位70岁的男病人,因重症急性心肌梗死住入心脏监护病室抢救成功,出院前,他的儿子表示感谢时对我说:“真神啦,他一见到您就觉得他不会死”。他父亲曾悄声说:“小子,我的病能好。你看那个老大夫,我信得过他”。对此我也觉得意外,因我清楚记得,老人那时处于休克状态,神志模糊。
后来我以此为例告诉年轻医生们:接诊时实际上是双方都在互相了解。病人也在观察你的仪表举止,力求对你的本领和为人做出自己的结论。而这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信心。换句话说,好的仪表风度能治病。
仪表风度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等内涵,通过谈吐举止自然流露出来的。我见过一位医生,他自称“能指挥自己的眼泪”。有个病人死了,他找家属谈话,我见他表情十分到位,甚至眼里真的闪着泪花。但后来家属反映说他“虚伪”。所以,我仍认为,医生的仪表风度不是能装出来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他的外在形象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改观。 医生应该讲究衣着,也可以讲究美,女医生也可化淡妆,但是女医护人员不宜浓妆艳抹、奇装异服,给人轻浮的感觉,像个歌星或时装模特,那就很不妥当。下班后虽然可以随便些,但也不能截然两样。有的医生,上班时一本正经,下班后打打闹闹,甚至有低级言语和举动,非常有失身份。医生的美应该体现庄重,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