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争议和共识(全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争议和共识(全文)

一、概述:

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diseasesCVD)是指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致静脉回流不畅、压力过高而致的临床综合征。CVD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疾病,占60%以上。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CVD纳入了疾病早期的患者,对早期治疗及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致CVD的发生因素:

(一)静脉返流: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二)静脉回流障碍:近端静脉阻塞(DVT、PTS、IVS、BCS等);(三)先天发育异常:K-T综合征等;(四)遗传因素:目前未发现明确的遗传特定因素,但家族聚集现象表明CVD与遗传有关;(五)其他因素:静脉壁薄弱和腓肠肌泵功能不全。

三、发病机制

CVD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静脉高压1、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70%~80%):瓣膜本身的病变:伸长、撕裂、变薄及瓣叶黏附等,以及静脉壁结构改变,静脉管壁扩张所致。2、静脉回流障碍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3、腓肠肌泵功能不全腓肠肌的收缩可排出超过小腿总容量60%的静脉血。(二)炎症慢性炎症反应,导致静脉瓣膜、静脉壁和微循

环进一步受损,加重静脉反流,使静脉压力持续增加。(三)静脉微循环受损,静脉高压传递至微循环,致毛细血管床变形以及内皮间隙增宽、通透性增高,组织间隙液体、代谢产物等聚积,引起皮肤病理性损害。(四)遗传易感性1、家族发病的聚集现象双亲有CVD病史的,后代发病率可高达90%;单亲有CVD病史的,后代发病率为25%;而无家族史的,后代发病率仅20%。2、目前还未发现明确的遗传特定基因。 四、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检,有时需要借助于无创、有创检查,包括:超声、静脉体积描记、CTMR、静脉造影、测压等,这些辅助检查对于鉴别病变类型、评估严重程度、解剖部位、血流动力改变、指导治疗意义重要。 下肢返流性静脉疾病的诊断 (一)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和体检: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了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功能试验:包括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即屈氏试验,用来判定隐股静脉瓣膜、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即潘氏试验,用来判断深静脉是否通畅。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下肢静脉疾病首选的辅助诊断手段,能够明确有无静脉阻塞和反流,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返流时间的测定(美国血管外科协会、美国静脉论坛公布的指南:1A级推荐,CEAP分级C5-C6患者的1B级推荐)对返流程度进行量化:0.5S~1.0S之间,可诊断有返流;>1.0S为轻度返流;>2.0S为中度返流;>3.0S为重度返流。

4、体积描记检测:间接反映其总血管床血液流入/流出量的变化,对静脉阻塞性病变有较大的判断能力,并可提示静脉阻塞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程度。

5、下肢动态静脉压(ambulatoryvenouspressure,AVP):检查静脉高压,国内部分医院还在应用。

6、下肢静脉DSA造影(顺行、逆行):直观反映出下肢静脉的形态和病变部位,是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是临床很多情况下常规选用的诊断方法。但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不应作为常规检查,推荐适用于彩超高度怀疑、诊断尚不明确、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例。

7、CT静脉造影(CTV)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用于阻塞性静脉疾病的诊断,如DVT、IVS以及先天性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空间分辨率高、假阳性率低等特点。

8、D一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急性DVT。D一二聚体正常时,基本可排除急性深静脉血栓,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7%。 (二)上述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1、屈氏试验和潘氏试验能否仍然作为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依据? 他们作为下肢静脉疾病检查方法,传统经典,已有近百年历史。但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用于判定隐股、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能说明静脉曲张是原发还是继发性,无法判明病因。深静脉通畅试验只能判断深静脉是否通畅,不能确定部位、范围和程度、不能排除深静脉倒流性的可能,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上述两项试验仅作为初步筛选,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

2、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能否替代下肢深静脉造影?

目前,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是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它直接观察下肢静脉走行、有无血栓,检测深静脉返流速度、持续时间,评价深、浅、交通静脉三个系统的结构及血流状态。但对于小腿静脉,由于其解剖复杂、变异多、管径小及血流缓慢,彩超的准确性不高,不如静脉造影,故如需进一步了解小腿深静脉有否病变,则需作静脉造影检查。对于盆腔内静脉,受肠道气体的影响,较难准确地显示髂静脉情况。 3、下肢静脉DSA造影的优缺点

下肢静脉顺行、逆行造影检查结果直观、系统,可以完全了解静脉有否畸形、阻塞、瓣膜功能、交通静脉功能、腓肠肌静脉功能及大小隐静脉形态等信息,但此检查有创、不宜重复,不能反映静脉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原则上术前应将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相结合,取长补短,能够更加明确诊断。

(三)CVD的CEAP分级:

CEAP分级于1994年美国静脉论坛发表,是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和分级体系。

1、具体内容:C:临床表现;E:病因分型;A:按解剖部位;P:病理生理特点。其中C按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分为C0~C6级:C0:有症状,无体征;C1: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C2:静脉曲张;C3:水肿;C4:皮肤改变,包含2个亚型:即C4a[色素沉着和(或)湿疹];C4b(色素沉着、脂质硬皮病);C5:皮肤改变+愈合性溃疡;C6:皮肤改变+活动性溃疡。E:病因分型分为:遗传性:EC;原发性:EP;

继发性:ES。A:按解剖部位分为:AS:浅表静脉,AD:深静脉,AP:交通静脉P:病理生理特点分为:PR:返流,PO:梗阻。 2、对CEAP的评价:

通过对手术前后症状、体征、功能变化,科学评价手术效果;临床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准确反映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存在不足:临床分级意义含糊、界限不清、解剖分段复杂;病理生理分类不适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动态变化、无法量化评分。 (四)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thevenousclinicalseverityscoreVCSSRutherford2000年) 包括10个评估项目:疼痛、水肿、静脉性跛行、色素沉著、脂质硬皮病、溃疡、溃疡直径、病期、复发及数量。每项0~3分(无、轻、中、重),总分为0~30分,分值低说明病情较轻,分值高说明病情较重。VCSS更全面反映静脉病变情况。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争议和共识(全文)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争议和共识(全文)一、概述: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diseasesCVD)是指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致静脉回流不畅、压力过高而致的临床综合征。CVD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疾病,占60%以上。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CVD纳入了疾病早期的患者,对早期治疗及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tosb9i9p147le14lopx1jxus0hl5300vu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