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陷处理施工措施 1、概述
目前1#副坝混凝土已开始浇筑,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缺陷,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了使1#副坝及后续的厂房混凝土缺陷处理工作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在设计出混凝土缺陷处理的具体技术要求前,我部初拟对1#副坝混凝土缺陷处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缺陷处理满足设计技术质量要求。
2、缺陷类型
1#副坝及后续的厂房混凝土可能出现的缺陷主要有:表面缺陷、内部缺陷和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表面缺陷主要有:层间缝错台或挂帘、拼接模板印痕或砂线、麻面、钢筋头及管铁件外露、混凝土表面破损、边角破碎、蜂窝及露筋等;混凝土内部缺陷包括:内部架空、骨料分散不均匀、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布置(间排距、保护层厚度)及配筋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混凝土裂缝类型有表层裂缝和深层裂缝。
3、混凝土缺陷的检查方法
混凝土缺陷的检查包括查明缺陷的部位、类型、程度和规模,为缺陷分类、修补处理提供基本资料。缺陷检查项目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和裂缝检查,具体检查采用以下方法:
3.1目检
麻面、露筋和表面可见的蜂窝与空洞可在拆模后直接发现,裂缝同样可目检发现。对表面裂缝宽度、条数的检查以人工目测现场普查为主,所用工具有卷尺、读数放大镜、塞尺等;对细裂缝可先洒水,用风吹干或晒干后检查;对高部位的裂缝用高倍望远镜普查,必要时搭设人工排架或利用吊车靠近检查。排架应按相关规范搭设并满足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3.2钻孔检查
混凝土内部缺陷可通过钻孔取芯发现,缺陷的范围也是通过钻孔取芯确定,钻孔直径一般为不小于56mm。
3.3裂缝检查
裂缝检查项目包括裂缝宽度(表面缝宽)、缝长、裂缝方向、所在部位、高程、数量,以及缝面是否渗水、有无溶出物等。
3.4缝深检查
采用沿缝凿槽法,沿缝凿槽,凿至目测不到缝为止,凿槽深度视为裂缝深度。
原则上,只要能达到缺陷检查目的(尽可能不损害结构安全),上述未列及方法也均可使用。
4、各类缺陷处理程序
4.1 表面缺陷处理程序
一般表面缺陷修补程序:缺陷确认→基面打磨凿挖→基面确认→修补及养护→必要检测→验收
4.2 内部缺陷处理程序
一般内部缺陷处理程序:钻孔取芯→压水检查→确定处理范围→补强灌浆→检查孔→灌后检测→现场验收
4.3 裂缝处理程序
准备工作→打磨→冲洗→裂缝描述→贴嘴→封缝→压风检查→化学灌浆→注浆嘴清除→(复灌→嵌缝,此两工序根据灌后是否仍有渗水而确定是否增加)→质量检查及验收
5、各类缺陷的处理措施
5.1 表面缺陷处理方法 5.1.1 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 (1)表面不平整度
由于模板和施工工艺等原因,结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局部超出设计要求。
(2)混凝土蜂窝、麻面
由于模板表面不光洁或混凝土振捣原因,混凝土局部产生蜂窝、麻面。 (3)混凝土挂帘
由于模板在仓间接头处搭接不能紧密贴合,形成挂帘。 (4)混凝土错台
模板错位造成上下层混凝土壁面错台。 (5)露筋:钢筋没有被包裹而外露。
(6)空洞: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或最大骨料粒径的洞穴,包括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或50mm深的严重蜂窝。
(7)缝隙夹渣: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施工缝未按规定处理,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有明显的缝隙和夹渣,伴有渗水、流白浆。
(8)砂斑、砂线:混凝土表面泌水或轻微漏浆造成的表面砂纸样缺陷。砂细骨料未被水泥浆充分胶结而外露,用木板轻刮可落。片状度宽大于10mm称为砂斑,线状宽度在10mm及其以下称为砂线。此类缺陷也有称为泛砂的。
(9)水气泡
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内的水、气未能排出,致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大小不等的水气泡凹坑。
(10)混凝土碰损掉角
模板拆除时对混凝土局部碰撞,损伤混凝土造成掉角现象。 (11)跑模:由于施工测量放线错误或模板走动、变形造成混凝土结构物外形轮廊尺寸走样。
(12)裂缝:当混凝土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或混凝土拉伸变形大于其极限拉伸变形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按产生原因分,裂缝可分成温度裂缝、干缩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陷裂缝等。
5.1.2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分区
根据1#副坝的体型结构及厂房的运行条件和功能,将表面缺陷处理分为两类:A类为坝体临水面及过流面,B类为非过流面。
A类包括:1#副坝上下游临水面,溢流面,导流底孔,进水口,高低灌渠进口及厂房尾水出口(水面以下)等过流面。
B类为除A类以外的非过流混凝土表面。 5.1.3 表面缺陷处理
表面缺陷原则上本着以打磨平整为准,以表面平顺、颜色一致为根本。 5.1.3.1 层间缝和结构缝错台挂帘处理
对形成错台的部位,首先将突出的混凝土凿除,预留约5mm厚度,然后打磨处理与成型混凝土平顺连接。磨出坡度:平行水流方向1/20;垂直水流方向1/30。
5.1.3.2 模板印痕及模板变形造成的凹凸面的处理
对凸出的模板印痕及模板变形造成的凸出部位,采用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模板拼缝不严漏浆形成的砂线,深度<5mm的砂线,将砂线内污垢清除填补预缩砂浆。深度≥5mm的砂线,视其深度凿槽,深度不小于2cm,分层锤填预缩砂浆修补。模板变形造成的凹面也按上述原则处理。
5.1.3.3 混凝土麻面及水波纹、破损处理 ① A类
深度小于5mm的麻面,采用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磨至表面光滑平整,四周成型混凝土平顺过渡连接。深度≥5mm的麻面,标定范围凿成四边形或多边形等规则面,凿至坚实混凝土基面,深度不小于2cm,用预缩砂浆锤填密实。
② B类
深度小于10mm的麻面,打磨或凿除后采用预缩砂浆修补。深度≥10mm的麻面,凿除深度不小于25mm,锤填预缩砂浆修补,打磨光滑,与周围混凝土平顺衔接。
混凝土破损,对破损部位进行凿挖,深度不小于2cm为宜,凿成规则形状,清理基面,然后用预缩砂浆填抹。
5.1.3.4 边角破碎处理
对于因意外碰撞或拆模不小心造成的边角破碎,先把边角修整成四边形,洒水湿润后使用砂浆进行修补。
5.1.3.5 混凝土表面出露拉筋头和灌浆管的处理 ① A类
拉筋头和灌浆管,将四周砼凿除,砼凿除时应尽量减少凿挖范围,以方便切割钢筋头和灌浆管为准,凿成规则形状。在距砼面2.5cm处割断钢
筋头或灌浆管,若采用气割则需将受高温灼伤的混凝土凿除,其加凿深度不小于20mm,保留剩余钢筋头。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清理基面,然后用预缩砂浆填筑。
② B类
采用角磨机将拉筋头磨除,且钢筋头低于周边混凝土1~2mm,然后采用环氧胶泥进行刮补。
5.1.3.6 表面空洞的处理
表面空洞包括膨胀螺栓孔、接安螺栓孔、模板定位锥孔和冷却水管预留坑等,先将混凝土基面凿毛后,回填预缩砂浆。
5.1.3.7 底板不平整度处理
对于底板平整度超出设计要求形成的升坎、跌坎,用手持打磨机将突出的混凝土磨除,与成型混凝土平顺连接。磨平后用2m卷尺检测,A类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0mm,B类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0mm。
5.1.3.8 水气泡处理 ① 气泡密集区
小于5mm直径的气泡密集区部位,根据砼表面强度情况决定是否打磨,如砼表面密实,则仅对水气泡进行清孔,用细砂浆填补。如砼表面强度低,应对砼表面进行打磨,磨至坚硬密实的砼基面,对水气泡进行清孔,经平整度检查符合要求后,表面修补细砂浆。大于5mm直径的气泡密集区部位,凿成四边形或多边形,凿至坚硬密实的基面,深度以最凹处的凿除厚度不小于5mm,修补材料:采用预缩砂浆修补。
② 单个水气泡
A类混凝土表面单个气泡,掏孔并清除孔周乳皮和孔内杂物及松散砼,大于5mm直径的用预缩砂浆填补,小于5mm直径的用细砂浆填补。
B类混凝土表面单个气泡直径小于10mm的不处理,气泡大于10mm,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砂浆填补。
5.1.3.9 蜂窝、露筋处理
将缺陷部位松散混凝土凿除,直至密实混凝土,四周凿成垂直状,并凿成方形或圆形,严禁形成锅底形,有锐角的部位应凿除。凿挖时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