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隔绝式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必要防火服进入着火区。 4.1.4. 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气密性:按下供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打开瓶阀,待压力表达到满压(气瓶压力必须在27 Mpa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应超过1 Mpa。检查报警器: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示报警。检查面罩:将面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能是否良好,呼吸是否畅通。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接是否牢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离到安全区。 4.1.5. 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外壳是否有裂纹、碰伤痕或磨损等,帽衬是否完整,确认完好后,方能使用。使用时要将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颚带,调节好后箍,防止安全帽脱落。
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 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 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 4.2.3. 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上下颠倒摇晃几次,拔掉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一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4.2.4. 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至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防止误伤人。灭火时应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
4.2.5. 扑救火灾时,应先切断可燃物质来源,后进行彻底扑救。若气瓶和其他可燃物一同燃烧,应迅速处理气瓶,然后再消灭可燃物的火势。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 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 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4.3.3. 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4.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5. 应以救人优先为原则。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 4.3.6. 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畅通。 4.3.7. 随时注意风向改变,及时调整布置。 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 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如有人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4.4.2. 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 4.4.3. 不要往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粘贴胶布。用干净无绒毛织覆盖伤面,手足部位可套上干净塑料袋。口腔、喉部烧伤,神志清醒者可断续饮冷水。肢体严重烧伤时要固定。分轻重缓急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
4.5. 应急救援结束后
4.5.1. 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5.2. 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
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5.3.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4.5.4.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4.5.5.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5.6. 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溺水伤亡事故类型溺水伤亡事故分为溺水伤害和溺水死亡两种该事故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 1.2. 危险源
高位水池、水井、循环水池、余热发电冷却塔等。在运行检修和作业过程中均可能造成高空坠落循环水池淹溺伤亡事故。循环水池清理沉淀物时,高位水池阀门误开,导致瞬间大量返水,作业人员逃脱不及时导致溺水。员工不慎落入大夏河等。 1.3. 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淹溺事故是指人员淹没在水里,造成伤亡的事故。发生淹溺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可造成溺水死亡(溺死),如心脏未停止的,可造成近乎溺死。循环水池淹溺易发生,发生事故仅为个体,影响范围小。 1.4. 危险性分析
1.4.1. 水井或高位水池检维修时,不慎落入水中。
1.4.2. 循环水池清理沉淀物时,高位水池阀门误开,导致瞬间大量返水,作业人员逃脱不及时导致溺水。
1.4.3. 水塔过滤网维修维护期间,未挂安全带,从顶部坠入水池中。
1.5. 事故前的征兆
1.5.1. 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和病症的人员带病在水上作业。 1.5.2. 有恐高症的人员从事水塔过滤网的拆装工作。
1.5.3. 进行循环水池清理沉淀物时,检修工作时,入口、出口电动阀门误开,造成瞬间大量返水。
1.6. 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由于循环水池淹溺事故事故营救措施不当,造成营救人员触电、烫伤、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对受伤人员造成终生残疾或瘫痪等二次伤害。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组织机构
2.2. 《循环水池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熟料部管理,成立循环水池淹溺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设备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熟料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熟料部全体、全体维修钳工、党群处、物流处、安环处和综合办全体人员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循环水池淹溺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 2.3. 职责 2.3.1. 组长的职责
2.3.1.1. 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3.1.2. 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 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 2.3.2. 副组长(现场管理者)的职责
2.3.2.1.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3.2.2. 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3.2.4. 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3.3. 伤员营救组职责
2.3.3.1. 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3.3.2. 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3.3.3. 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2.3.3.4. 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4. 医疗救护组职责
2.3.4.1. 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3.4.2. 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2.3.4.3. 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2.3.5. 警戒疏散组职责
2.3.5.1. 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3.5.2. 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
2.3.5.3. 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
2.3.6. 物质抢救组职责
2.3.6.1. 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6.2. 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 2.3.7. 后勤保障组职责
2.3.7.1. 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3.7.2. 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3.7.3. 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 2.3.8. 清理恢复组职责
2.3.8.1. 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3.8.2. 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3.8.3. 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 循环水池淹溺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
工贸企业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