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土壤学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壤学知识点

绪论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前苏联威廉斯生态经济学角度)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4、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汽相、液相。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

5、风化:风化作用是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在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 。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矿物和水化合)、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6、风化产物母质类型:

母质: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母质类型:定积母质--未经搬运的风化残留物,或称为残积物。

运积母质--根据不同搬运作用的外力方式,可分为各种自然沉积物。

??坡积物???洪积物?流水运积母质?淤积物????静水沉积母质?运积母质积?海水沉积母质?风积母质??重积母质???? ?黄土及黄土性物质?第四纪沉积物?红土?冰磧物?

7、土壤形成因素:

母、质、生物、地形、间时?自然成土因素:气候?人类生产活动 ?

8、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直到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根据调查目的,有时土壤剖面深度可能会有差异。(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

1

层的排列方式)。

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等。

9、土壤发生层次:

0层,枯落物层(L、F、H亚层)-A层,腐殖质层(A1、A2)-AB过渡层层-B层,淀积(B1、B2、B3)-BC过渡层-G层,潜育层-C层,母质层(CC\\CS)-D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第二章 土壤生物

10、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酸性)、防线菌、藻类)。

11、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固氮生物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游离氮素转变成氨的过程。

12、共生真菌:有些真菌能在一些根上发育,共同发育成菌根。

13、根际效应:根际土壤的营养物增加,使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14、土壤有机质来源、分类、转化过程: *来源:(1)植物残体(2)动物、微生物残体(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 *分类:(1)非特殊性土壤有机质,即为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有机酸、蛋白质、糖类等等。(2)特殊性土壤有机质,即土壤腐殖质,它是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合成的土壤中特有的有机化合物,并没有在植物体中存在。 *转化过程:(1)矿质化过程。复杂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终生成简单的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离子等。(2)腐殖质化过程(两个阶段)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深刻改造后成为另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含氮有机质---腐殖质。 *影响转化的因素:(1)有机残体的物理状态(2)有机残体的化学成分(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4)外界条件(温度、通气情况、PH等)。

15、土壤腐殖质分组:富里酸组、胡敏酸组、胡敏素。

16、有机质作用及其调节方法: 作用:土壤肥力上:(1)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的主要来源之一(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生态环境上:(1)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2)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3)影响全球碳平衡。 调节:(1)增施有机肥(2)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2

第三章 土壤物理性质

17、土壤粒级:把土壤单粒,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划分为若干组合,这些组合就叫土壤粒级。(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四大粒级组)

土壤质地:就是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18、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土壤质地类型决定着土壤蓄水、导水性,保肥、供肥性,保温、导温性,土壤的呼吸,通气性和土壤的耕性等。 19、不良土壤质地改良: *粘重土壤的改良:(1)掺沙子或砂土-最根本方法(2)翻砂压淤(3)引洪漫沙(4)施用膨化岩石类(5)施有机肥。 *砂质土壤的改良:(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2)翻淤压砂(3)引洪放淤(4)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5)翻压绿肥。 20、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坐标图:

21、简明系统二级制: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在我国较常用。把0.01mm作为土粒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22、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及由此而表现的结构体形式。

*土壤结构体:由于种种原因土粒相互团聚成形状、大小、数量和稳定程度都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块状、核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土壤结构体的孔隙状况、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 23、土壤结构体的改善:(1)合理耕作与灌溉,增施有机肥(2)种植绿肥和牧草,合理轮作(3)改良土壤酸碱性(4)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24、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土壤比重(土粒密度):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称为土粒密度(g/cm3) 。 总孔隙度%=(1-容重/土粒密度)*100

25、土壤孔性影响因素: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土粒排列、

3

26、土壤孔隙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空气孔隙。

27、最适宜的土壤孔隙状况:土壤中大小孔隙同时存在,土壤总孔隙度在50%左右,毛管孔隙在30-40%之间,非毛管孔隙在20-10%,非活性毛管孔隙很少,比较理想。

第四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28、土壤水类型:固态水、气态水、液态水 液态水:吸湿水(不可利用)、膜状水(可利用)、毛管水(悬着水、支持毛管水)、重力水(植物完全吸收,但利用率低)和地下水。

29、土壤有效含水范围:指土壤所含植物可以利用水的范围。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层位有关。

土壤含水量:最大有效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有效水分含量(%)= 自然含水量— 凋萎系数

30、吸湿系数: 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率。

凋萎系数: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田间储水量: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3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的能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PF曲线:

32、土壤水的来源与消耗:

*来源:大气降水、凝结水、地下水和人工灌溉。 *消耗:渗漏、侧向径流和地下径流,蒸发,蒸腾。

*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因素:植被、气候、土壤物理性质、地形、水文地质、人为。 33、土壤水分的利用与管理:选择适宜的种植植物、灌溉(畦沟喷滴渗灌溉)、控制蒸发(覆盖物、中耕、保水剂等)。

34、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区别:CO2、水汽、还原性气体含量高,O2含量低。 35、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的辐射能、生物热、地球内热。 影响因素:地理、土壤、植被。

36、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耕作施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灌溉和排水;混交、间种。

第五章 土壤胶体

37、土壤胶体:具有胶体性质的土壤细小颗粒部分(粒径小于2μm/1μm的土壤固体微粒部分)。 *性质:(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带电性(3)分散和凝聚性(4)与离子交换性(5)物理机械性:粘着、粘结、可塑性。

4

*类型:(1)无机胶体(含水氧化硅胶体;含水氧化铁、铝胶体;水铝英石;黏土矿物(高岭石类、蒙脱石类、水云母类等)(2)有机胶体(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38、1:1型及2:1型(好)胶体特点:由于硅片和铝片的配合比例不同,分为 1:1型矿物: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叠合而成的,主要为高岭石类矿物; 2:1型矿物:由两层硅氧片中间夹一层水铝片叠合而成的,主要有蒙脱石、蛭石类和水云母类。 39、土壤阳离子交换过程: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与土壤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互相取代的过程。参与土壤交换过程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影响阳离子交换过程因素:(1)阳离子的交换能力(离子电荷、半径等)(2)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3)胶体性质。

4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时,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影响因素:土壤质地、腐殖质、无机胶体的种类、酸碱反应。

41、土壤盐基饱和度: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单一盐基离子的饱和度=交换性该离子数量/CEC*100 42、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具有较好的保肥性和供肥性;使土壤具备较佳的缓冲性;使土壤的物理状况得到调节。

第六章 土壤酸碱性

43、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大小由PH决定) 潜性酸:土壤胶体所吸附的H+或Al3+所引起的酸度。

44、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影响:对微生物、对土壤胶体带电、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等影响。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

45、土壤酸碱性的改良:酸性:石灰或石灰石粉CAO、CA(OH)2。碱性:石膏CASO4 46、土壤缓冲性: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土壤具有缓冲性原因: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主要);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

第七章 土壤养分与土壤肥料

47、土壤养分的来源:土壤矿物、土壤有机质(主要);地下水、坡渗水、大气降水等。 *土壤养分的消耗:每年森林植物从土壤吸取的养分、土壤中随下渗水淋失的养分、养分转化过程中以气态形式逸出土壤的养分。 *土壤养分的循环:图P248.

48、土壤中元素:大量:氮磷钾(功用、供应、循环);中量:钙镁硫;微量:铁锰锌铜硼钼镍钴氯。

49、养分通过截获、滞留和扩散到达根表。

50、营养诊断的过程:营养诊断就是应用可靠的技术,来正确评价植物体内的营养状况。 诊断:各项指标的测定;解释:针对所得数据,结合树木的生态环境与栽培管理过程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处方:依据解释结果结合以往施肥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矫正措施。

51、土壤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良土壤性质的物料。 *分类:

机)、微生物?性质:有机、化学(无?全?成分:单质、复合、完?有效性:速效、迟效?

5

土壤学知识点

土壤学知识点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前苏联威廉斯生态经济学角度)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3、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sk482qp8177xpp57wv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