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是关于狼和小羊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懂得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做坏事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听话训练
①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②公园里的花
③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 ④狼故意找碴儿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观察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一只()狼走来,想()。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图意。
(二)、第二——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主要讲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小羊和狼讲理。) 说说“找碴儿”的意思。 2、精读2、3自然段。
①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道理?羊怎么回答的? ②看图理解“上游”“下游”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④小结:狼第一次找茬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4、5自然段。
①轻声读,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②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 ③指导朗读。 4、精读第6自然段。
①听老师读课文,讨论:狼第三次找什么借口? ②教学生字词:再争辩
③讨论:a:为什么这一次不写羊讲理的话? b:谁来说说狼向小羊扑去,结果会怎样? 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结2-6自然段。 ①自由练读,练习说话。
②指名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茬儿的经过说出来。 ③指名用羊反驳狼的话来说明狼是在故意找茬儿。
④师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清它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斗争。 ⑤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⑥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和狼作斗争? 三、课堂作业 1、口头扩词。 冲()()() 温()()()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10、狼和小羊 狼故意找碴儿小羊 【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全文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语言、神态、动作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课文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但作者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知道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来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出示教学挂图,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带着问题“但凶狠的大灰狼遇到温和的小羊会发生什么?”在朗读中学习课文,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它,“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故意找碴儿”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狼的本性,狼的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对话,是指导的另一重点,生动的对话及表情描写使主人公的特点表露无遗,狼的蛮横无礼,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力争,对比鲜明。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再上一个高潮,这时的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时再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此时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难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说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另外,课文最后的省略号,使学生思维的又一拓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提出“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办?”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难以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办法都出来了。通过这次教学,我更明白了“读”的力量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