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 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 “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用时间和空
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说” 、“地心说”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日心说” —波兰哥白 尼、“星系说” —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2
(1)光年: 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3、范围:
9.4608×10
千米
23
12
千米× 140 亿≈1.32×10
(2)可见宇宙: 半径约 140 亿光年, 9.4608×10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2)类型
自然天体: 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人造天体: 发射到宇宙的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 河 系
宇宙 (总星 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主要组成: 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
2000 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 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 4.2 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 超过 1250 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 :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最低级)
1》组成: 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 太阳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 A 运动特征
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
星
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 结构特征
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C 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 76 年
彗星
方向: 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 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
周期: 27.32 日(恒星月)
(自公同步)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 相成因: 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月相类型 :新月- 上弦月 - 满月或望 - 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 月相的变化规律: 初一月黑头, 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就外观 和所处的 位置 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其运动和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 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
外部 条件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稳定 的太阳光照
的变化
表面温度适宜 大气层的存在
自身 表 面 温 度 的 日 变
条件 化、季节变化较小
有液态的水
命摇篮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生命存在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生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只有地球有 存在生命
安全的宇宙环境
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行星都可能
原因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
太阳系八大 影响
2.我国和世界一些著名航天基地的地理区位及条件分析
著名航天基地 我国甘肃酒泉 我国四川西昌 我国山西太原
经纬度 41°N,100°E 28°N,102°E 38°N,113°E
条件
气候干旱,大气透明度好,人烟稀少,交通便利 纬度相对较低,气候湿润但洁净,交通便利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季天气晴朗 纬度低,利于获得较高的发射初始速度。人烟稀少,冬季天
法属圭亚那
约 5°N,53°W
气晴朗
卡纳维拉尔角 (美) 意大利圣马科航天
3°S,40°E
发射场 (肯尼亚 ) 拜克努尔航天发射
46°N,63°E
场(哈萨克 )
气候干旱,大气透明度好,人烟稀少
纬度低,利于获得较高的发射初始速度。冬季天气晴朗
29°N,81°W
纬度较低,濒临海洋,地形开阔,冬季天气晴朗,利于观测
【考点归纳总结 2】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大气透明度 ]
影响因素 日照 时数
纬度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
地势 天气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 日照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
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
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区,日照时数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 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 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多
时数少, 多晴朗天气的地
年太阳辐 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 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因素分析 (1)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 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
22 ° ~35° 之间,
30° ~40° 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
能增加。而北纬 40° 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 22° ~35° ,在北纬30° ~40° 地区,随纬度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北纬 40° 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